江華雄
摘 要:混凝土在施工,生產過程中原材料質量經常會發生波動變化,如水泥強度的波動,粗細骨料級配與含水量的變化等,而混凝土理論配合比又沒得到及時調整因此會產生各種混凝土病害影響混凝土工程質量。針對以上問題,該文主要闡述對混凝土在施工,生產過程中原材料變化后,混凝土配合比的調整方法與各種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混凝土原材料 質量控制 砼配合比 調整
中圖分類號:U455.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088-01
砼工程中砼質量的優劣關系到砼建筑物的安全穩定和使用壽命,因此為了確保混凝土工程質量,提高混凝土的生產水平,必須做好混凝土質量控制,而混凝土質量控制的關鍵是對混凝土原材料進行質量檢查,管理及混凝土原材料變化后混凝土理論配合比能得到及時調整,下面就此方面進行闡述。
水泥是混凝土工程中常用膠凝材料,水泥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混凝土質量。所以對水泥廠家品牌的選擇及儲存保管,質量檢測控制尤為重要。水泥運至工地應有生產廠家出廠合格證,品質檢驗報告。不同品種水泥,不同強度等級,出廠廠家和出廠批號,分別儲存,堆放,不得混裝。水泥倉庫應有排水,通風措施,保持干燥,堆放時距地面,邊墻至少30 cm,堆放高度不超過15袋。散裝水泥1個月應清罐一次,新入罐水泥溫度不宜高于15℃。水泥使用應采用先到先用原則。由于水泥會吸收空氣中水分,產生結塊,使強度降低,一般水泥每天強度損失約為0.2%~0.3%,因此對儲存時間過長的水泥必須經過強度檢驗重新確定標號,方可使用。水泥進廠后檢驗項目包括:強度,安定性,凝結時間,需水量,細度。水泥凝結時間,安定性不合格嚴禁使用。在水泥抽撿過程中如果發現有一批水泥強度雖然達標但波動較大,需水量也有變化,那么施工時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中水泥用量應根據經驗公式:fcu=Afce(C/W-B),在保證配置強度不變情況下調整水灰比,然后在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中用水量不變情況以增加或減少水泥用量,最后調整混凝土中其它料材用量及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如果水泥需水量變化使混凝土塌落度增加或減小時,在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不變情況下,一般每增加或減小1塌落度,每1方混凝土需增加或減小用水量2.5/m3或1.5%~2.5%的水泥漿體積。
粗細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組成材料,其體積占混凝土總體積全體3/4以上,主要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粗細骨料應堅實、清潔、不含雜質級配良好,細骨料(砂)表觀密度應不小于2.5 g/cm3,粗骨料不小于2.6 g/cm3,在對其進行檢驗時有害雜質的含量應符合有關規范要求。當粗細骨料運至料場時質檢人員應首先用目測法進行宏觀檢查,如果發現含泥量和泥塊量過多,未經處理不得卸料。當檢測發現細骨料(砂)的細度模數發生改變時混凝土理論配合比中砂率也應做相應調整,一般細骨料(砂)的細度模數增減0.1砂率增減0.5%。另外施工現場分級堆放的粗細骨料中往往有超徑與遜徑現象存在。超徑就是某一級骨料中混有超過這一級粒徑的骨料;遜徑就是混有小于這一級粒徑的骨料。超遜徑的出現將直接影響骨料的級配和混凝土性能,因此必須加強這方面質量管理,并經常對骨料的超遜徑進行檢驗。一般規定,超徑含量不得大于5%,遜徑含量不得大于10%。如果超過規定含量,有條件項目最好進行二次篩分,否則應調整骨料級配以免對混凝土質量產生不良影響。粗細骨料超遜徑調整方法如下:假定某三級混凝土的理論配合比為:水140kg、水泥230kg、砂750kg、小石380kg、中石400kg、大石520kg。
第一種情況:假定中石超徑4%,遜徑7%則調整如下:
中石實際配料為400/(1-4%-7%)=449.4 kg
小石實際配料為:380-449.4×7%=384.6 kg
大石實際配料為:520-449.4×4%=502 kg
第二中情況:假定小石超徑4%,遜徑8%;
中石超徑3%,遜徑9%;
大石遜徑6%,同時假定砂子.小石.中石.大石的實際重量分別為:w1 w2 w3 w4 則級配調整方程組為:
750=W1+W2×8%
380=W2×(1-4%-8%)
400=W3×(1-3%-9%)+W2×4%+W4×6%
520=W4×(1-6%)+W3×3%
對以上粗細骨料調整完,然后根據現場粗細骨料含水狀況(每4h檢測一次),在保證水灰比不變時將實驗室理論配合比進行換算和調整,得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供施工用。
摻合料是為了節約水泥,改善混凝土性能,在混凝土拌制中摻入的礦物粉末,其摻量一般大于水泥質量的5%。常用的有粉煤灰、硅粉、超細礦渣 及天然的火山灰質粉末(如凝灰巖粉、沸石粉等)。摻合料在運輸與儲存中應有明顯標志,嚴禁與水泥及其他材料混淆。摻合料的品質應符合現行國家和有關行業標準,其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每批產品出廠時應有合格證,主要包括:廠名、等級、出廠日期、批號、數量及品質檢驗結果等。使用單位應對摻合料進行驗收檢驗,其檢測項目有密度、細度、需水量比、燒失量、含水率、三氧化硫等,其質量指標確認符合混凝土質量要求時方可使用。
外加劑是在拌制混凝土過程一般不超過水泥質量的5%,且能使混凝土按需要改變性質的一種物質?;炷镣饧觿┌雌浠瘜W成分有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兩種。外加劑應有專用倉庫或固定場所妥善保管, 不同品種外加劑應有標識,分別儲存。粉狀外加劑運輸時注意防潮。外加劑從出廠到運到工地應確保包裝不破損不混入雜物,包裝上標識清楚,在使用前應通過試驗確定其摻量以及與水泥的適應性。有些外加劑有毒性與腐蝕性應注意使用范圍及環境污染。施工過程中外加劑稱量應準確并攪拌均勻。
綜合以上所述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除了對以上原材料進行質量控制與及時調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外,對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還應包括對混凝土原材料的計量、 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澆筑振搗和養護等施工工藝進行嚴格的過程控制以及通過培訓提高施工人員,質檢人員和現場各工種操作人員的質量意識和責任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有優良的混凝土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亞杰.建筑材料[M].4版.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2] 李亞杰,方坤河.建筑材料[M].6版.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