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峰
摘 要:《工程制圖》課程作為理工科專業本科生的基礎課程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國內該課程的教育基本還是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該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現代化工程制圖教學的要求,并且少學時工程制圖課程的課時有限,很難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文章將討論少學時工程制圖課程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研究逆向教學法在工程制圖課程中的創新性應用,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有指向性的教學活動,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工程制圖 逆向教學 教學改革 應用 少學時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131-02
Reverse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in Fewer Hours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Liu Xuefeng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Fujian,350108,China)
Abstract:“Engineering Drawing”course is a very important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At present,the domestic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is still stuck in the“teacher talk,students listen,”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this model is no longer suitable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ngineering drawing teaching,at the same time, fewer hours of class curriculum is limited,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for personnel training.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reverse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in teaching in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set a reasonable goal of teaching, the design poi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s,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Engineering drawing;Reverse teaching;Teaching reform;Application;Fewer teaching hours
1 少學時工程制圖課程的現狀分析
少學時《工程制圖》課程是針對土木工程、工業管理等理工科專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對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基本的讀圖和繪圖技能,并且具備計算機制圖的初級能力。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幾乎無法滿足教學目標的實現,具體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少學時《工程制圖》課程安排一般少于48學時,課時有限
為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授課進度過于緊湊,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消化理論知識,無法通過作業練習和實訓鞏固所學知識,從而造成多數學生跟不上進度,產生對這門課程的消極情緒。直接結果就是,多數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學習的目標從知識的應用和創新轉變成盲目應付考試,沒有能夠深入學習和自主思考[1]。
1.2 教學內容面面俱到,深度淺,效果差,不具有應用性
《工程制圖》是理工科專業本科生后期多門專業課學習的重要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較為廣泛,包括幾何畫法、制圖標準、投影理論、軸測投影、標高投影、組合體的三面圖讀識、工程形體圖樣畫法、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等。由于時間緊,進度快,所以不能夠深入講解,造成知識的實用性較差。
1.3 部分教學內容偏多偏難
《工程制圖》課程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由淺入深地逐次講解點、線、面的投影理論和截交和相貫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很多同學學習和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大量的課時進行教學講解,而且這部分教學內容對后面的組合體和工程形體的學習幫助并不大。所以這部分內容需要精細設計,改變教學方法[2]。
通過以上幾點的現狀分析,我們看到傳統的教學設計重在完成既定的教學內容,缺乏目標導向,造成教學低效或者無效。因此,于少學時《工程制圖》課程迫切需求有意義的教學改革。
2 應用逆向教學模式的意義
2.1 逆向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
1999年.美國課程與教學領域的專家Grant Wiggins和Jay MacTighe在反思傳統教學設計不足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設計模式——逆向教學設計(Backward Design) 即從所追求的結果(目標或標準)出發開始設計活動;要求教師在確定了所追求的結果后,首先考慮評估方案再具體設計活動。其過程由三個階段組成:(1)明確預期結果;(2)確定預期結果達到的證據;(3)安排學習和教學活動[3]。過程(見圖1)。
傳統教學方法一般是先理論、后實驗實習、再考試考核。(見圖2)
通過以上兩種教學的過程比較,傳統教學是以課程書本為出發點,以教學者為中心,忽略學生的需求,缺少明確的教學指向性,為提高此課程的針對性和應用性,教學過程需要對各個章節知識點進行篩選,其出發點就應該是教學的預期目標。筆者認為逆向教學的教學模式比較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制圖》課程的需求,也可以滿足學生的主觀需要,教學指向性明確,知識的應用性更強。
2.2 逆向教學在《工程制圖》教學改革中的優勢
2.2.1 教學目標以學生為本
傳統的教學目標和計劃的制定大多是以書本章節為出發點,無法衡量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教學目標之間的距離,教學效果較差。逆向教學目的的出發點是以學生為本,首先設計預期目標,再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通過實例和模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觀察學生知識盲點,再加以強化改進。
2.2.2 保持課堂氣氛的輕松和諧
據筆者的教學觀察發現:學生在上課的初始階段都是保持很認真和用心的態度,但是由于教學方法的僵化或者是教學內容的枯燥抽象,造成很多學生產生消極情緒,一部分學生是由于不感興趣,一部分學生是由于跟不上教學進度,逆向教學模式的引入大致可以解決此問題,教學設計從有趣的活動開始,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然后再進行理論講授來解決活動中學生提出的問題[4]。從而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下,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厭學,學生化被動為主動。
2.2.3 有效提高知識的實用性
逆向教學首先是確定教學目標,這個目標一般是蘊含著理論知識的可視成果,即一些實際的案例、模型、實物等,對學生來說更具體更直觀,比如《工程制圖》中的建筑結構圖,涉及生活中常見的樓板梁等結構,學生就會觀察此類結構,繼而產生這些構件是如何建造、承重、裝配等疑問,然后自主參與學習、認知和創新,在實踐中發現逆向教學模式的引用,提問題的學生比例會逐漸增加。所以逆向教學模式對提高知識的實用性很有幫助。
3 逆向教學在少學時《工程制圖》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逆向教學強調以清晰的學習目標為起點,評價設計先于教學活動設計,指向促進目標的達成。針對課程內容,教學過程分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效果評估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也是可以循環進行的,當發現教學效果距離教學目標差距較大時,再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以解答學生的疑問,修補知識盲點,最終使學習效果達到循環上升的良好狀態[5]。以下選取工程制圖課程某一章節的教學教案,介紹逆向教學過程中的設計思路和具體應用過程的注意事項。
該章節是工程制圖課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但是該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入門需要較長時間。本章知識用傳統教學方式需要至少8個課時完成,逆向教學模式可以縮減至5個課時,除了節省時間而且重點突出,學生興趣較高。在該章節的教案中體現出以下幾點設計思路:第一,首先要確定每一個章節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一般定位為:了解、理解、掌握、應用、綜合五個方面。對于比較簡單易懂的內容,老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則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如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解決,或是求助老師[6]。第二,對于需要掌握的重難點知識,老師在充當引導者的基礎上,還要精講,讓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比如“點的投影特性”“投影規律”和制圖標準等方面知識,對后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老師必須嚴要求。再比如 “組合體的投影”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老師就可以采用直觀教學法,運用學生比較熟悉的“堆積木”來進行講解,讓學生熟練掌握三視圖與立體圖的轉換。第三,有必要將教學效果與預期目標進行評估,找到與預期目標相差距離較大的知識盲點、難點,然后再進行循環式的教學活動設計,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4 結語
通過兩年多的教學實踐發現,合理運用逆向教學法,不僅基本解決了少學時工程制圖課程學時少、內容多的客觀矛盾,而且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突破重難點、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提高知識的應用性,為后期的專業課程打造了良好堅實的基礎。此外,還培養了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自學思維的轉變。同時,逆向教學模式的運用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想進一步提高工程制圖教學效果,老師必須要正視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提升老師自身素質,促進制圖教學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熊巍,劉林,陳錦昌.現代工程制圖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圖學學報,2014,35(2):296-300.
[2] 劉金瑄,尉朝聞.少學時工程制圖課“甩圖板”教學研究與實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S1):135-135.
[3] Jay McTighe,Grant Wiggins. 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Handbook[M].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9:37,38.
[4] 林正靜.逆向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203-204.
[5] 葉海龍.逆向教學設計簡論[J].當代教育科學,2011(4):23-26.
[6] 郝淑艷.“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的反思和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22):5247-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