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是求學路上新的起點,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大學新生面對大學新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時,多少會顯得茫然,對大學生涯的把握以及學習、情感、未來的思索會感到迷茫。因此如何進行新生教育,促其健康成長,已成為當前大學新生教育管理的重點。
關鍵詞:大學新生;新生特點;教育
一、當前大學新生的特點
1.求知欲望強,抗挫能力弱
信息時代的到來和電子產品的廣泛使用,使大學新生處于海量的信息環境中。他們興趣廣泛,對所選的專業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強。但同時,他們對困難和挫折的應對能力還是相對較弱的,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調整,有些新生甚至會因此喪失求知的興趣和信心。
2.依賴性強,適應能力弱
新生在大學前多是在父母和老師的督促下學習生活的,不需要考慮如何獨立生活和自我管理,依賴性強,而在脫離監管的新環境里有些不知所措,適應能力較弱。經調查,大學新生多數表示曾有過孤獨感,不愿意與人溝通,并想盡快回家,尤其在枯燥乏味還要付出大量體力的入學軍訓中更為明顯。
3.自我意識強,自制能力弱
他們思想比較活躍,喜歡追求時尚,從服飾到物品都喜歡標新立異,展現個性。他們普遍個性獨立,意識開放。正是這樣的個性特點,使他們缺乏自制和自控能力,盲目、過分地去追求物質和“自由”,形成攀比以及超越常規的舉動,有些甚至觸及了法律的底線。
4.目標缺失,認知能力不足
當前有些中學的教育是“上了大學,萬事大吉”,導致部分學生上了大學就開始放松,在相對自由的大學生活中沒有目標和方向。這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直接相關,對大學生活與學習目標不能正確認識,更沒有理性規劃,錯失了及時做好規劃的良機。
二、大學新生教育的內容
1.環境適應教育
大學生活是學生獨立處理事情的開始。入校后校方要指導新生了解、熟悉并適應校園環境。首先,發放新生入學須知手冊,標明學生在校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辦事流程和地圖,方便新生的校園活動。其次,對新生進行規范管理,把校內住宿以及安全出行落到實處,提醒同學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掌握學校有關部門的作息時間,逐步熟悉校園環境。最后,輔導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深入學生群中,與學生談心,打消新生的孤獨感,為他們逐步解開“大學之謎”。
2.角色轉換教育
對于大學新生來說,他們完成了基礎教育,進入大學來接受高等教育,同時他們的角色也相應地由中學生過渡到大學生。從表面上看,新生已經是大學生了,可是實際上也只是個稱呼而已,因為他們還處于相應角色的轉換階段,其中包括其心理的轉變,生活習慣的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人際交往以及自我認知和評價的轉變。所以,教師應注重其角色轉換教育,重視其以上幾個相關方面的轉變,及時恰當地引導他們向著健康的方向轉變。
3.人際關系教育
在大學的集體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新生來說至關重要。對新生的人際關系教育應把“尊重”放在首位,包括對彼此的方言、文化乃至民族傳統習慣等。其次,對人要有寬容之心,能夠全面、客觀地評價別人,并能容忍其缺點和錯誤。新生對人際關系的追求具有較多的理想化色彩,期望交往不含任何雜質,并且以理想化來要求對方,往往看到對方的缺點或某些不認同的品質后就深感失望,往往容易引起人際關系受挫。最后,需要老師對引導新生本著真誠、互助、寬容的原則,同時對存在問題的同學關系進行調節和疏導。
4.學習、職業生涯教育
成功是需要規劃的,確立了目標也就有了成功的起點。大學教育是培養專門高級人才的專業教育,與學生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比較接近,所以大學新生如果能及時確立貼近專業并且符合現實的目標,對于盡早消除新生的迷茫,確立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的相應學習、職業生涯規劃部門,應引導和幫助新生進行學習的計劃、專業的發展規劃,盡早使其對自己的專業學習和未來職業有初步的規劃。
5.學習方法教育
大學是一個比較寬松自由的學習場所,沒有老師和父母的督促,要求學生具有一定自主性。根據專業要求,其知識的要求也不同。新的學習環境就要總結新的學習方法,教育學生把握住聽課、復習、記筆記、做作業、考試等主要環節,做好學習計劃,培養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加強自我管理能力,最后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周洪生.體育專業大學新生教育的內容與途徑[J].家教世界,2013(20).
[2]馬 彥.淺談大學新生教育[J].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10(01).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