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慶輝
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新的評價方式強調(diào)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多肯定學生的成績,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這種教育方式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但現(xiàn)在有一些教師經(jīng)常不假思索地隨意性贊美,或者“變著法兒贊美,繞著彎表揚”,唯恐因之而扼殺了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但過多的夸獎會導致“上癮”,學生會習以為常,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行為會淺嘗輒止。余文森認為,正如一味地懲罰不可取一樣,一味表揚也是不可取的。但現(xiàn)在很多人對新的評價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頗,甚至走向極端,贊美聲不絕于耳,批評聲卻少之又少,表面上一片皆大歡喜,實質(zhì)上學生的一些不足之處卻被掩蓋了。
我們知道“贊美”和“批評”是兩個對立面,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教育。俗語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單純靠稱贊讓學生轉(zhuǎn)變只是一種理想的教育,就如文明社會中同樣需要法制約束一樣。所以筆者認為,即便是在實施課程改革的今天,只有激勵、表揚、贊美的教育也是行不通的,批評教育仍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必要的批評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進器與催化劑。因此應(yīng)講究批評的方法,更應(yīng)講究批評的藝術(shù)。作為教師,我們要扮演好以下幾種角色,使批評教育大放異彩。
一、“朋友”——平等和氣
教師批評學生時,應(yīng)讓學生覺得教師是他的朋友。教師應(yīng)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緒,不要用訓斥、威脅的口氣,那種瞪眼睛、拍桌子、大聲大嚷等發(fā)怒的表現(xiàn)都是要不得的。這樣不僅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還會損害教師的形象。每個學生都有自尊,當學生犯錯時,教師應(yīng)以朋友的身份心平氣和地和學生交談,交談時注意環(huán)境、時間和場合,避免在眾人面前點名批評。教師滿懷愛心,滿懷理解,以朋友的立場點明學生的錯誤,啟迪學生的心靈,使之產(chǎn)生自我批評的意識。例如,有一位學生,他家庭經(jīng)濟不好,父親又患病。可是卻染上打游戲機的壞習慣,成績直線下降。找他談話時,我沒有直截了當?shù)剡M行批評,而是拉拉家常,問他家中父母情況、家庭收入情況。然后說:“你是個懂事的孩子,不像有的孩子成績差而又是不努力讀書的,你父母對你寄予很多的希望,他們供你讀書很辛苦,如果你能自覺約束自己,好好學習,你父母一定會很欣慰,老師也會為你高興。”這位學生慚愧地低下了頭,表示一定能夠改正錯誤。這種朋友式的批評方式是從善意的立場出發(fā),分清是非,以情感人,使學生容易接受。
二、“法官”——客觀公正
在批評學生前,教師需先深入、全面地了解情況,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給予公正合理的批評。客觀公正是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的最基本要求。有時,教師會用“你總是……”“你從來……”等以偏概全的字眼,學生容易產(chǎn)生被冤枉的感覺,產(chǎn)生抵觸情緒。所以教師在提出批評前,要明確自己的身份是“法官”,要批評的是針對學生的哪一件事情、哪一個行為,點明某一值得批評的行為,才不至于“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對學生而言,針對某一件確實有的行為的批評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三、“語言大師”——用語得當
批評時,應(yīng)避免長篇大論,應(yīng)簡潔明了,應(yīng)避免對學生進行諷刺、嘲笑甚至侮辱,應(yīng)注意用詞的公允和委婉。如果一味使用貶義詞語進行批評,學生容易產(chǎn)生悲觀、自卑的情緒,并容易耿耿于懷,會對某些字眼進行辯解,而忽視了事實和批評教育的本身。所以此時的教師就是“語言大師”,要注意語言文明、含蓄、委婉、用詞得當,在學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例如,有位老師在介紹長江時,談及李白贊美長江的詩句。學生饒有興致,強烈要求朗誦,但老師發(fā)現(xiàn)有個學生看課外書開小差,靈機一動,幽默地說道:“上課不便吟詩句,恐驚xx看天書。”這是“夜深不便吟詩句,恐驚星斗墜江河”的變用,聽到這話,其他學生哄堂大笑,都抖擻了精神,而該學生通紅著臉,收起了課外書。老師這才抑揚頓挫地朗誦起來,課堂氣氛變得活潑有趣。
上述例子中的老師是機智且明智的,他沒有采用常規(guī)的方法直接點名批評,而是巧妙地暗示,促使學生自覺改變,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不管是贊美的“精彩極了”,還是批評的“糟糕透了”,歸根到底都來自于同一個字——愛。它是學生成長的原動力。愛心加贊美會給學生以自信、力量;愛心加批評會給學生以反思、鞭策。相反,缺乏愛心的贊美是蒼白無力的, 是不真誠的,會讓人覺得是多余的;缺乏愛心的批評是生硬的,是無效的,會令人反感。
總之,教育過程中的贊美與批評是建立在愛心基礎(chǔ)上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讓我們每位教師都能真誠地說出“精彩極了”,大膽地說出“糟糕透了”吧!這樣你的學生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浙江省常山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