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摘 要:近年來社會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在教育、教學上也在不斷發展創新。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要求必須積極構建優質高效的課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課改的發展。該文探討的“探究式教學”是基于更新教育觀念、創新課堂結構、如何組織挖掘教材潛力等方面發展而來的全新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方式的運用,力求改變傳統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現狀。
關鍵詞:探究式 思想品課 教學 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171-02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將教學過程與社會實踐、自主探究問題等多方面結合起來的教學策略,以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究共同形成一個全面的教學網絡。將其運用在思想品德課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師講解,將課上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努力提高政治課教學的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
1 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應用背景
1.1 初中思想品德的學科特點
思想品德的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與高尚的道德品質,這一學科與其它科目不同,需要學生密切關注社會現實,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增強除了書中的理論講解之外,還要學生通過自身生活體驗才能全面實現到這一學科的教學目標[1]。基于這一學科特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必須強化教學中的實踐性。而探究式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教師引導,學會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各類矛盾,使教學中的實踐性大大提高,由此可見探究式教學是一種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與新課改教學要求的有效教學策略。
1.2 基于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其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不但具備一定的課堂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實踐分析能力,能夠在實踐中充分運用理論知識。因此教學要求就是要強化教學中的生活性[2]。以此為教學基礎,構建出靈活、生動的教學課堂,并在教學過程中強化探究性問題的創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教師的引導與自主探究的共同作用下,為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還能讓學生在這一探究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總之,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和探究式教學法具有高度契合性,值得推廣。
1.3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評價標準多元化
對以往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不難看出,以往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僅僅重視教學過程,以填鴨的方式進行教學,沒有重視學生的心理以及思維波動。這種教學狀態下,自然也就無法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因此需要我們通過構建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對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心理情況進展綜合分析,從而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心理的波動,采取針對性的干預對策[3]。探究式教學法是基于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教師在引導與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可以清楚地得知此時學生的思維與心理,這種方式恰好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通過自主探究與教師引導,不斷提學生的思維潛力與創造力。
2 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進行的策略應用的研究
在課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實現創新[6]。對于學生的每個見解,乃至于一句見解中只有一個恰當的地方,都要最大程度對其進行表揚。
2.1 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在教學中的應用
探究式教學是以教學問題的設立作為出發點的。這需要教師認真分析學生,依照學生的心理特征,將他們感興趣的相關話題與內容全面進行篩選,并在其中提煉出主要的內容。利用這個方式,令學生們將原本感覺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并以此為根據將有潛在意義問題全面提出,令學生們主動的去發現課本以外的知識。在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教師們一般利用“填鴨式”教學法對學生們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不但將學生們原有積極性抹殺掉了,而且對學習該課程的創造性加以扼殺,在根本上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培養的重要性[4]。教師們如果利用探究式教學法,能夠在根本上將以往教學模式的弊端加以彌補,在進行實際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以下幾個方式進行相關教學工作:(1)激發興趣法:引導學生們仔細觀察生活中的身邊事物,將學生們的興趣動向在根本上加以掌握,并將上述因素進行全面考慮,在結合實際問題,將學生們的探究心理加以全面激發。(2)音美渲染法: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為學生們創設出一個相對逼真的場景,在根本上利用情境感應對學生們心理的影響效果。引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根本上將學生們的思路拓寬。在講授《不同身份不同責任》一課時,為引出主題,筆者先播放了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然后將特意剪輯好的影片中沉船時的部分感傷又震撼的場景給學生觀看。哀傷的背景樂、精彩的視覺沖擊、加上感人的情節,使大家再一次被深深被打動。之后再拋出問題:沉船前不同的人物都做了些什么?學生們立刻將剛才那些難忘的一幕幕重新演繹,同時也深深的體會到不同身份會有不同責任這個主題。
(3)激烈爭議法: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們可以對學生們引入一些有爭議的話題,令學生們能夠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進而實現自身價值,得到集思廣益的效果。這樣的好處表現出兩個方面:首先能夠以辯論或討論的方式來得出最后的結論,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和邏輯能力;其次因學生踴躍發言,還可提高學生上課的活躍性。
2.2 學生自我思考在教學中的有效作用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核心,有著能夠建立知識的學習能力。但受以往教育模式的影響,應試教育的相關體系的弊端令學生們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缺少主動意識。是主體的自愿性接受,從而沒有了積極性。學生的自主研究的學習策略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獨立自我操作,實驗,推理等等相關能力的形成。給學生們留下足夠的空間,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攻克困難的能力,從成功的喜悅中得到滿足,從而健全個人的人格。
3 探究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1)誘導探究法:針對初中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心理特點,設計出一系列深入淺出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并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逐步深入,步步為營,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2)知識同化法: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某一概念或知識的形成,能夠對原有的概念或知識產生進一步的理解或者是關系相近的拓展,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3)學習競賽法:針對初中生在自身能力范圍內好勝好強、追求完美和夸獎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以開展學習競賽或小組學習等話動,側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和集體榮譽感,通過運用潛在的競爭意識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完成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目標;(4)多向互動法:思想品德課程不是單一的教授,而是更加注重學生思維的反饋,觀察學生心理和思想的變化,這樣實現引導實現課程的德育教育目的,讓學生和老師在交流中發現問題。以教材涉及到的相關內容來編排學生的課外活動,從而讓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所在,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以外的人際交往的能力。(5)體驗領教學法:這種學習方式強調學習的自主體驗,是主體的一種創造性活動。經驗的積累形成一種自我意識,繼而轉化為一種自我約束、自我教育的能力。它講究的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的必備品質的培養。(6)思維引導法: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性非常強,這要求學生必須將知識從實際意義上得以鞏固和加深,從而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形式的多樣讓學生從多角度理解課文的內容,比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學會負責中的《有肩就得挑擔子》一課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思考這里的擔子指的是什么?是真的扁擔嗎?為什么運用這種比喻?為什么必須自己挑起擔子,而不是讓別人挑擔子?讓學生在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明確責任以及負責的意義。
4 結語
現階段,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形式。當前教學形式以及思想品德的自身特征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課必須采用全新的教學策略。以往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少有師生互動,以至于無法有效得知學生的心理狀況,也就不能達到德育教學的預期效果,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本文提出了采用自主探究學習教學法的相關策略,旨在能夠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由于筆者能力有限,如果存在不恰當的地方,還望同行教育工作者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1] 嚴壽良.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2):148.
[2] 鄒志存.初中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當議[J]科普重話(新課堂),2013(6):35.
[3] 吳小麗.“探”中質疑“究”中取樂——初中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7:16,49.
[4] 嚴壽良.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2:148,176.
[5] 張承祖.淺析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2,20:192.
[6] 孟知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課堂的現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5:172-173.
[7] 張承祖.淺析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2,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