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燕 宮釗
摘 要:近年來,在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受到較大的破壞,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加。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對項目進行規劃和建設時都會對其可能給環境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評估和預測,即環境影響評價,同時還要對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進行監測,對環境質量、互不干涉污染程度和環境質量變化趨勢進行確定,即實施環境監測。文章從環境監測的含義和基本職能入手,對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同時指出了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對環境監測工作的建議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問題;建議
前言
環境監測的實施是為了實現對環境的保護,通過環境監測,可以為環境管理和環境監察等工作提供更加真實和有效的依據。特別是環境監測到的各項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可以發現當前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解決這些環境問題,實時對環境污染進行監控,確保環境監測能夠更好的為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
1 環境監測的含義和基本職能
環境監測主要是以環境作為監測對象,通過生物、物理和其它方法來對環境中的各類物質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從而測定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將其與環境相關規律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來對環境污染、環境質量和環境變化趨勢進行確定,通過監測的各種數據來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更好的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優質的服務。
在環境監測工作中,需要通過對環境中的生物來進行取樣,通過實驗來對樣品中含有對環境具有危害的物質含量和種類進行鑒定,同時在特定時間和特定空間內對環境結構和環境質量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常情況下,環境監測主要是對自然和造成廢棄物的環境來進行監測。
2 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
2.1 環境監測能夠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數據支持
在一個地區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環境影響評價需要對項目可能會對環境帶來的影響進行評估和預測,但評估和預測所需要的數據則需要由環境監測來提供。同時項目實施可能會對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也需要由環境監測提供數據的支持。
2.2 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在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環境監測是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前提和基礎,環境監測需要在環境影響評價之前即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測,通過環境監測來提供大量的科學數據,從而實現對環境的科學分析,這些數據作為項目實施對環境是否會帶來影響重要證明材料,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對項目的可操作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監測的重要作用日益體現出來,不僅有效的確保了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同時還為政府部門保護環境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3 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1 監測單位的資質與能力沒有明確和具體的規定
目前在所有與環境評價有關的法律法規中,對于現狀監測的單位資源和能力都沒有具體的規定。再加之當前現狀監測具有地域壟斷性,這就導致大部分項目的現狀監測工作都是由項目所在地的縣級環境監測站來實現的。由于縣級監測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技術力量薄弱。而現狀監測涉及的分析項目較多,工作量較大,這就導致縣級監測站在現狀監測上存在著較大的難度,監測能力有所欠缺。另外在對監測單位的資質和能力審查時,大部分環評單位審查缺乏嚴格性,現狀監測任務只有監測敢接,環評單位就直接將任務進行委托,并不過多的對其資質和能力進行審查。
3.2 法律責任難以認定
目前在環境管理及環評法律法規中,只對環評單位的法律責任進行了規定,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由于環境問題涉及的因素較多,所以很少有因為環評結論錯誤而進行法律責任追究的情況,這樣也就無法追究監測單位數據錯誤的法律責任,從而導致很難對監測單位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認定。
3.3 環評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部分環評人員自身環境監測知識不精通,不能有效的對監測數據進行辨別,再加之環評人員責任心不強,不能嚴格對監測數據進行審核和把關,從而影響環評的最終結論。
4 對環境監測工作的建議
4.1 嚴格審查監測單位的資質和能力
(1)承擔現狀監測的單位必須有相關監測項目的監測能力,參與監測的人員必須持有所做監測項目的上崗證。在環境影響報告書的附件中應當包括監測單位的計量認證合格(或實驗室國家認可)證書和檢測能力(或通過實驗室認可項目)一覽表,并蓋有相關單位的公章。
(2)有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建設或規劃項目,必須由二級以上監測站進行現狀監測;有可能造成跨地(州、市)環境影響的項目,必須由一級站進行監測;有可能造成跨縣(市、區)環境影響的項目,必須由二級站進行監測。
(3)對于一些特殊因子,如果監測單位有能力監測但尚未通過計量認證(或實驗室認可),應在監測報告中聲明屬非計量認證項目(或未通過實驗室認可),以利于評審專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判斷。
(4)報告書中所引用的歷史數據也應有明確的出處,并附相應監測單位的監測報告及資質證明文件。對于重大建設或規劃項目,環評單位可以派人到采樣現場和實驗室進行全程監督;對于有疑問的數據,可以要求監測單位提供相關原始記錄(從采樣到報出結果全過程);若對監測單位承擔某監測項目的能力有懷疑,可以向其提供該項目的密碼標樣,要求其同時分析。
4.2 完善相關法規,分清職責,依法辦事
目前國家關于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不能有效的利用法律法規來對監測單位的行為進行規范,即使部分條例中進行了相應的規定,但相關的處罰措施缺乏具體性和嚴格性,并沒有對提供虛假數據而導致環評結論錯誤的行為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所以需要對國家及地方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明確各自的職責,確保環境監測和環評部門都能夠依法辦呈,以及環評結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4.3 加強外部監督和管理機制
現狀監測數據作為環境影響評價成果的重要部分,需要與項目審批部門的要求相符合,所以需要在對環評報告書進行審核時,對現狀監測數據的合理性進行嚴格審核,評審時最好有環境監測方面的專家參與,從而更好的實現對監測數據的把關。在對計量認證和實驗室認可時,需要現場評審要做到全面、客觀和公正,同時還要對已經獲得認證或是認可證書的單位進行多次的監督復審和嚴格的定期評審,確保資質管理的持續性,同時也有效的保證計量認證和實驗室國家認可的權威性和可信度,確保資質和能力的相符。
5 結束語
不管是環境監測還是環境影響評價,其實施的最終目的都是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需要認識到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重要性,加強二者之間的有效結合,確保能夠更好的為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優質的服務,加快推動我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馬曉曉,方土,王中偉,等.我國環境監測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環境科技,2010,12.
[2]雪抱塵.結合環境監測實際 傳授環境監測技術[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4,12.
[3]夏新.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