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紅 高淑平 田晶
摘 要:目前食品安全事故頻發,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如何確保食品安全成為了食品生產企業的頭等大事。食品安全危害的三大類之一是生物性危害,其中生物害蟲防治是生物危害控制的重要內容。明確生物害蟲防治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分析食品生產企業生物害蟲防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制定食品生產企業生物害蟲防治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提升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物害蟲防治效果,降低食品安全隱患。
關鍵詞: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生物害蟲防治
引言
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食品生產企業都在開展生物害蟲防治工作,但治理形式及治理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如何做好生物害蟲防治工作是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研究的課題之一,摸清治理效果差的根結,找出相應解決對策,是治理效果提升的保證。
1 食品生產企業做好生物害蟲防治的重要性
因食品生產加工環境做不到全封閉,而生物害蟲又具有基數大,繁殖及移動速度快等特點,所以生物害蟲進入生產線,引入產品中的幾率比較高。而帶有生物異物的產品在后續檢驗中很難被及時發現,問題產品一旦流入市場,會給生產企業帶來客訴及經濟損失,甚至帶來企業信譽危機,嚴重可導致企業倒閉。因此生物害蟲防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生物害蟲防治的定義及食品企業對其基本管理模式
食品生產企業生物害蟲防治可以定義為對相關生物進行治理,避免進入產品的過程。目前國內食品生產企業對于生物害蟲防治形式呈現多樣化,主要的治理方式為自主治理,與外部服務方合作治理。自主治理形式有內部專職員工管控,內部兼職人員治理,企業主導請外部人員實施治理。與外部服務方合作治理主要是服務協議形式,外包治理,一般服務方的規模大小及治理理念會存在些許差異。
3 食品生產企業生物害蟲防治工作存在的常見問題
由于生產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企業在生物害蟲治理過程中仍表現出了一些問題。
3.1 食品生產企業對于生物害蟲防治的基本形式選擇存在偏差
企業在選擇治理形式時往往只考慮經濟性,而忽略了對于實際治理需求的評估。如部分企業缺少對產品生物異物風險、生產環境、專業人員配備情況等的考慮。在實際抉擇中,選擇了經濟投入最低的方式,結果導致治理效果差,食品生物異物頻發。
3.2 食品生產企業沒有建立系統的生物害蟲治理體系
有些企業在生物害蟲治理過程中,職責不明確,缺少系統性。沒有指定的企業與外部的溝通部門,內部牽頭管理部門沒有形成適宜的管理目標及管理方法,缺少組織的任務壓力,內部生產車間不明確治理過程中需發揮的作用。這些導致了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物害蟲治理相對比較混亂,職責目標不明確,方法措施無監督,直接影響了防治效果。
3.3 食品生產企業對于生物害蟲防治的重視程度不夠,治理參與度低
國內目前存在企業領導對于生物害蟲的防治的重要性預估過低現象,尤其是小型剛起步的企業,認為生物危害對企業的影響不大,不會造成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不必花費過多的人力物力治理的觀點。領導重視度不夠,直接導致了企業整體的生物防治力度不足,防治效果差。
3.4 食品生產企業員工對于生物害蟲防治的認知度低
由于員工對于生物害蟲治理認識有限,不清楚為什么要進行治理,不知道專業治理方法,不了解過程中的個人職責,使得治理過程中員工力不從心。
3.5 治理專業水平不能滿足防治需求
有時企業選擇的治理方法或是內部治理人員的專業水平達不到要求,防治方法不得當,導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收效甚微。
3.6 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在生物害蟲防治過程中沒有發揮作用
雖然企業建立生物害蟲防治體系可以明確各自職責,但是具體的管理實施人員基本為企業的食品安全專業管理人員,由于食品安全專業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或是沒有系統的管理能力,導致管理失效的現象時有發生。
4 食品生產企業提升生物害蟲防治效果的措施
4.1 充分的市場調研,系統數據分析,選取最佳治理方案
企業選擇何種方式進行治理,一是要考慮企業的生產產品的敏感性,如奶制品等生物危害風險高,則需要相對充足的治理資源。二是要考慮企業的自然環境,如企業地處郊區,需治理面積大,則需要考慮與專業的服務方合作或是在企業內部設置專業水平過硬,能滿足治理需求的崗位數量來進行治理。總之,企業在選擇治理形式時,要充分考慮治理需求,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對同行業或是同系統內的企業情況、治理方式及效果等進行統計分析,再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選取最佳治理方案。確保治理的合規性及高效性,降低生物危害發生概率。
4.2 建立生物害蟲防治小組及管理制度
由牽頭部門組織編制防治小組,明確過程中各單位職責,經由主管領導審批,發放到各單位監督執行,確保生物防治體系的建立與運行。制訂年度、月度或是區域目標,如年度生物性異物投訴為零等量化的目標,由牽頭部門組織制訂相應的措施,以保證目標的實現。編制相應的管理制度,確保生物害蟲防治體系運行的有效性,按制度實施考核,促進治理效果的提升。
4.3 提高領導作用
企業食品安全管理部門有義務將生物防治的重要性與敏感性與企業領導溝通,并爭取領導的理解與支持,提高領導的帶頭作用,為企業生物害蟲防治工作帶來助力。
4.4 加強專業知識培訓,提高人員認知水平,做到全員參與治理
生物害蟲防治不是一個人或是幾個人的事情,做到全員參與是治理關鍵:(1)每年定期組織蟲鼠害防治專業知識培訓,培訓要包含治理的重要性及專業治理知識,促進人員專業水平及認識的提升。(2)在管理制度中明確各車間應盡的義務,并要求各車間分解到崗位上。(3)適當實施獎懲,促進崗位全員作用發揮。
4.5 食品生產企業加強對專業服務方的考核管理,促進服務效果提升
對服務人員進行專業考核,不滿足或是持續不滿足要求不用。服務期間組織其參與相應的培訓,提升其專業水平。在對服務人員進行考核時分幾方面進行:(1)專業治理知識。是否了解基本治理項目的標準值,如車間對外正門安裝擋鼠板,高度不低于60cm,擋鼠板底部與地面的縫隙不大于0.6cm等專業知識。(2)治理期間的生物異物控制情況。根據服務期間是否有鼠磕及生物異物產品,是否因生物害蟲帶來了經濟損失,車間內生物害蟲的密度等情況進行考核管理。(3)服務期間,是否根據實際企業生產情況,提出創新性管理建議等都是考核的項目內容。
4.6 發揮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作用,強化治理過程整體管控,促進管控效果提升
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在生物害蟲治理中是紐帶的作用,其管理能力直接影響治理效果。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在生物害蟲治理上需要抓好幾項內容:(1)自身對于生物防治的專業措施要熟知,可以通過持續學習來提升。(2)要有系統的管理思維。管理要積極主動。根據車間的實際管理情況,提出獎懲及治理建議,幫助其后續整改的完成。(3)要做好內外部溝通。將治理的理念灌輸到車間,將車間的實際生產狀況反映到專業治理人員,從而促進采取最佳治理方案。(4)做好統籌協調,包括設施配備與服務過程。根據需求,協調專項治理,問題分項或是區域解決,保證整體的生物害蟲防治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5 結束語
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產企業的立業之本,生物害蟲防治工作又是食品安全管理眾多項目的重要一項,因此,食品生產企業應該重視對生物害蟲防治工作的管理,降低生物異物率,確保企業產品安全,為企業產品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S].
[2]GB14881-2013.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