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渭 王小紅
摘 要: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國的森林資源越來越少。森林資源是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關系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社會的發展提供物質來源,同時為我們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文章通過闡述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并對現有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和分析,最后對如何保護和管理森林資源提出幾點建議,以此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管理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離不開森林資源的,當前人類在開發利用森林資源的同時,也不同程度地給森林資源造成一定的毀滅。人口總額在不斷上升,社會發展和建筑用到的森林資源也在上升,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注重經濟的發展,而忽略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最后必將威脅到我們的生存。所以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1 我國森林資源現狀分析
我國曾是一個森林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隨著人口的增加,為響應國家建設的號召,大量的森林被開辟為農田,森林植被破壞十分嚴重,再加上現代對森林資源的破壞,致使我國變成一個人均森林資源較少的國家,林業一直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及社會對森林資源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我國從90年代開展的封山育林工作,減少了人、畜等外界因素對林地的干擾,森林的自我更新能力使植被得到了較好的恢復,形成了大面積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國森林面積處于逐年增長的趨勢。
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我國森林資源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森林資源面積不足、人均占有量較少,同時,森林質量不高,森林資源分布不平衡,致使很多地區生態系統較為薄弱,生態環境需要改善的地區,森林資源匱乏,導致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另外,由于森林生態系統內部結構不合理,導致森林生態系統質量不高,可供利用的森林資源較少,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經濟發發展的需求[1]。
2 目前我國在保護森林資源中存在問題
2.1 公民環保意識薄弱,缺乏法制觀念
首先我國的大部分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山區,而山區的經濟不夠發達,人們的文化素質水平不高,而且在相對資源豐富的山區來說,人們還沒意識到當前資源的發展態勢,所以導致了他們環保的意識不強,其次相對落后的山區人民沒有更大的經濟來源,為了賺錢,亂砍亂伐現象也是屢見不鮮。還有的開采商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無視相關法律和規定,大量采伐,超過采伐限度,從而破壞了大面積的森林、植被。過多地看重森林資源帶來的高額經濟利益,沒有從長遠發展上考慮過度砍伐森林資源所帶來的危害,不僅影響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而且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2.2 社會需求量遠遠大于自然供給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木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再加上地區發展用地需求量也在增加。農村地區為加快其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大面積占用林地,而城市很多企業廠房用地也在向林區轉移,一味地將經濟發展放在首位,從而忽視了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在這樣的狀況下林地被非法占有,森林資源自然會受到破壞。源源不斷地需求加上森林用地面積的減少,就造成現有的可供使用的林業資源很難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合理的用地規劃,導致了我國森林資源的緊缺,嚴重影響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管理。
2.3 保護森林資源的工作沒落實到位
保護森林資源工作沒落實到位,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制度沒落實到位。雖然我國制定了一些關于保護森林資源的法律法規,但是由于相關部門沒有處理好森林資源保護和經濟發展二者之間的關系,導致了無視或忽視法律法規的制約,過多地看重經濟利益,在森林資源開采上不按規操作。第二是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基礎設施不到位,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龐大,不僅要對林木生長進行保護和監督,同時對于開采時及開采后的整個階段都要進行管理和監督,這么多的工作需要很多責任心強的管理人員,然而目前從事林業管理的人員還很少,大多是當地居民在擔任,容易出現以權謀私的現象,導致基礎管理人員隊伍不健全,基礎設施薄弱。
3 保護和管理森林資源的措施
3.1 加大宣傳,增強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
要有效的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不僅要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也要增強法律意識。通過多種媒體結合宣傳環保理念,將保護資源的公益宣傳擴大到各個山區,同時加大教育宣傳。各個基層宣傳部門要切實抓好宣傳工作,使保護環境、保護森林資源的思想深入人心。同時加強公民的法制教育,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村民,他們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識淡薄。受到金錢誘惑,很多村民為了滿足生活需求不得不去做違法亂紀的事,卻沒意識到自己很可能會因為這樣的行為而受法律的制裁,所以對于亂砍亂伐的現象要堅決的嚴格按法規處理,以給其他人做警示,發揮法律法規的約束力。所以要想更好地保護和管理森林資源,就要從提高公民的環保、法律意識著手,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公民自覺參與到保護和管理森林資源當中。
3.2 堅決完善和落實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建設需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深化林業體系改革,加快建立明確責任和行為規范,做到有效的監管。保護森林資源的基礎在于有法可依,執法必嚴。法律法規一方面是對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員進行行為約束,發現以權謀私或暗箱操作的,必須按規定處罰,保證管理部門內部的有序進行。同時對于社會上亂砍亂伐的組織和個人,也必須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按規定處理,這樣對于其他違規人員才能起到警示和告誡作用。依靠法律法規的強制約束力堅決地對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中的違法亂紀行為進行依法處置,大力號召社會各界依法辦事,促進保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有效進行。
3.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管理思想
為了加快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還要創新管理思想,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首先要完善森林資源保護的基礎設施,這包括:人員配備、辦公條件、科學技術設備等等。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大多處于山區,環境復雜,工作龐大,要想吸引更多有為青年加入到這個工作中,必須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以人為本。做好森林資源保護的基礎工作。
其次,森林資源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于當前源源不斷的資源需求,各相關部門和人員要從實際出發,創新保護和管理森林資源的思想。將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到森林資源保護和管工作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斷完善和加強森林資源管理措施,促使森林資源生態結構的平衡發展。可持續發展理道路要求在森林資源的開采中,不僅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還要為后人的希求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因此我國要不斷借鑒和學習,結合國情,制定適合我國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的的制度和法規,創新管理思想,做到切實有效的統籌兼顧,以確保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 結束語
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關系到國家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穩定,是對社會發展有益的重要工作。雖然,當前在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上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面對未來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需要把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牢牢放在心上,提高公眾自覺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同時嚴格執法,落實各項制度和法規,加強各團體、組織的合作和監督。共同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從而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現代林業文明和生態文明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書財.淺談森林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3(7).
[2]陳新林.創新觀念,促進森林保護工作可持續發展[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2(5).
[3]魏傳晉.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措施[J].農技服務,2010(27).
[4]周東柏.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