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繼玲
【摘要】開展語文這門課程的宗旨可以肯定的說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也為其他學科打下基礎,由此可見,語文是所有學科之中重中之重。現在的語文教學模式過于死板,沒有創新,閱讀教學中還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提問誰會誰舉手回答的現象,學生感覺課堂非??菰?。這樣,大多數學生的口語能力就不會得到提高,即使是滿腹經綸但是也表達不出來,下面本人就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077-01
一、閱讀學習積極性由興趣激發
把課文內容當中與學生閱讀感興趣的地方總結起來,可以從以下幾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懸念就是在閱讀的同時對事物的發展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的一種想象和期待。那么,閱讀興趣就是在這種懸念中所激發出來的。如果讓學生對作品產生興趣,教師在閱讀的同時就要設法設置懸念。讓學生更加期待作品當中故事情節變化及發展方向和結局,就如同我們看電視連續劇一樣,總是對下一集當中可能出現的重要人務和情節以更加期待。所以說懸念激發興趣,有了興趣自然而然就有了閱讀積極性。
表演也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重要方法和手段。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想多多展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生時代更是如此。那么,恰好可以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給學生多多創造更多的表演和演講的機會,讓小學生多參與進來,表現好的給予獎勵,稍差一點的也要給予鼓舞和更多表現的機會。實踐證明,課堂上的表演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紐帶,能讓其在自己的舞臺上盡情的展示,表現出孩子的活力,使學生再也不會感到閱讀枯燥無味。
二、多做詞語訓練培養閱讀興趣
讀課文時要讀懂重要詞語和句子的含義,才能更好地掌握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有了準確的詞語和優美的句子才能表達出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只有血和肉是構不成人體的,它需要和一副完整的骨架相結合才能組合成血肉之身。所以,老師要多在重要詞語上下功夫,多做講解,要引導學生理解詞語、講解詞語的運用,多做詞語的訓練,以此培養閱讀能力。詞語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應用到實際當中,所以理解的同時要著重于應用。就如同我們學習武術一樣,不但要記得招法還要應用于實戰之中。還有閱讀與理解的課文要結合起來。指導學過的詞語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中如何應用并且掌握運用技巧。多讓學生用主要詞語在書面和口頭造句,使其加深對語句的理解,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提高閱讀興趣。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要講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具體用法。講解要有主次之分,非常簡單的稍做指引即可,重點不但要多做講解還要多多運用到實際當中。教師在不變動文章和詞語大致意思的同時,可以對語序稍作調整,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學習中國語言。
三、學會閱讀提升閱讀能力
1.指導預習方法
預習也就是自學,良好的預習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剛上三年級的時候學生自己不會預習摸不到頭腦只會熟讀課本,抓不住預習的重點要素。所以,我就把預習當作重點課程來講,指導同學們怎樣上好預習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首先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之后能比較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運用工具書字典來理解詞語。讓學生使用以上方法預習,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說出課文主要內容,同時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然后將不理解的句子劃上標記,再學生回到學習過程,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如此指導幾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隨著閱讀訓練項目的開展,課前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此訓練的基礎上,再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給學生,讓學生有所遵循,一步一步向成熟預習的方向過渡。讓學生課前做充分預習,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大量閱讀材料,使學生通過預習,能掌握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有了好的開始。
2.完成好精讀課
精讀就是對文章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字斟句酌的思考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的途徑。對語言曼妙且情節生動的文章,教師可以這些文章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認真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如口、眼、心、手,一邊讀一邊記錄,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集識字后的閱讀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而總結出來的。教學中成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精讀為主,以課內帶課外,有重點地且有計劃地培養和訓練學生,提高閱讀的能力。因此,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
四、培養閱讀能力要善于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五、注重閱讀的廣泛性
閱讀能力的提高,僅靠課堂上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外展開新內容新文章的學習,產生對課外讀物的興趣,更好的充實閱讀。課堂上經常會遇到難于解決的問題,這樣可以把握時機發動學生解決疑難,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學習會更有成就感更有積極性。由于學生看課外書多了,閱讀能力提高了知識面寬了。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激勵,促使學生廣泛閱讀,激發學生內在的興趣點。學生廣泛閱讀,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顯然這是小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教師要想方設法找到學生閱讀的興奮點,通過一定目的、計劃和方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提升。教會讀很重要,引導“我要讀”更重要,創新中要不斷追尋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