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嶺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167-02
2013年12月,我有幸作為福田區教育系統第四期海培班的一員,前往加拿大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學習考察。我們近距離接觸了不同規模、不同層次和不同特點的基礎教育學校20余所,從中了解到加拿大基礎教育的不少共性特征。
一、我眼中的加拿大基礎教育
1.教育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是加拿大基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靈魂,它統領著整個加拿大基礎教育,體現在方方面面。
2.課程設置和教學組織形式:適合學生
加拿大中小學課程設置靈活多樣。各省的學制不盡相同,但大多數采用12年制,小學1—7年級,中學8—12年級。小學的課程不分科,中學則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及“社會實踐課”。
加拿大中小學教學的組織形式有三大特點:一是小班化。從幼兒園到高中,班級都不超過25名學生,極大地提高了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包班制”。主要指小學階段,一位教師負責所教班級的大部分課程,多學科融合,利于通才培養。三是“走班制”。教師在固定學科教室上課,學生可以根據課表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流動上課。
3.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在加拿大學校聽課,我們最初感到他們的課堂十分隨意:教學組織隨意。上課時,教師和學生或站或坐或躺,自由進出教室,隨意喝水、吃東西。教學內容隨意。小學1—3年級沒有固定教材,就是4年級開始有教材了,教師們也很少按部就班地按教材上課,而是根據自己對課程要求的理解和學生的需求,靈活地選擇授課材料,特別注重學科間的整合。教學方法隨意。教學形式普遍簡單、樸實,有時甚至聽起來枯燥。
但當我們連續在學校聽了一段時間的課后,逐步發現:課堂始終以“以學生為主體”,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重點。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多實行“個性化教學”和“分層教學”,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4.分級閱讀:學生本位
分級閱讀教學是加拿大基礎教育的一大亮點,是加拿大政府站在提高公民素養的高度來抓的一個浩大工程, 國家用了近十年的時間來建立分級閱讀體系。不僅社區有圖書館,每所學校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連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班級圖書館。這些圖書館都是按照分級閱讀體系管理和使用的,是閱讀因材施教、培養閱讀能力的主陣地。
5.職業技術教育:關注學生未來發展
從門類上看,加拿大學校的職業指導課程各有特色,但課程目標卻是基本一致的。小學階段的課程目標主要是讓小學生初步了解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工作;中學階段的課程目標主要是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進行職業定向、職業探索,并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職業技術技能。中小學的職業指導課程均有清晰、規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
6.特殊教育: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加拿大之行,最令我感動的還是加拿大的特殊教育。在加拿大,特殊教育有立法保障、經費投入和師資支持。在我們所到的學校,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各類特殊學生與正常學生混在一起上課。通常情況下,這樣的班級會多配備1-2名老師,協助照顧和教育特殊的學生,多配備的教師的費用由政府撥款。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較為嚴重的,學校還為他們安排專門的專家進行幫助。如果學校提供的特殊教育還不能改善學生的狀況,則建議其轉至特殊教育學校。
二、我的思考
1.教育究竟為誰服務?
黨教導我們:所有的工作都要為人民服務。而對教育而言,對學校來說,人民就是我們的學生。為學生服務,以生為本,育人為本,是我們的天職! 學生的需要,才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
2.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么?
我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培養能在未來社會生存與發展的人。我們能為學生的成長和明天做些什么?教育應該幫助孩子成為能適應社會,并有強烈責任感的“社會人”,賦予孩子在未來社會生存的能力;學校應該是凈化心靈,啟迪智慧,增長知識的地方,是誕生理想和希望的地方。所以,讓我們回到教育樸素的起點,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學生,帶好每一個班,辦好每一所學校。
3.教育是慢的藝術
在加拿大,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比羨慕加拿大的“慢生活”和“慢教育”。這里的人民熱愛工作,享受生活,對他們而言,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這里的教育始終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理念清晰,目標明確,因而教育的過程不急不燥,從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