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一、淺析探究式教學的內涵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探究式教學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更為廣泛,效果也日益顯露了出來,其用英文表示為“Inquiry Teaching”,其中“inquiry”一詞的意思就是“探究、審查、追究”等。而探究式教學是目前教師們較為青睞的一種科學、高效、先進的教學模式,其實質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不再以講授、灌輸為主,學生也不再是一味的被動接受,而是圍繞教學內容通過具體的問題,甚至實際的例子與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們主動地投入其中,進行知識的理解、接受、升華,積極地進行探討、思考、分析,仔細地進行觀察記錄,甚至請動手進行實驗等,以此來解決問題,驗證、獲取知識和經驗。這種模式真正將學生置于了主體的地位之上,同時,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他們也會獲得更加深刻的體會和理解,知識也將更加牢固地掌握,更重要的是他們對于學習興趣也將更加濃厚,自主思考、探討、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也會逐步地形成,最終英語知識的掌握的水平和靈活應用的能力也將大幅提高,當然不得不說這一過程教師的引導與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而要讓探究式教學應用起來更為高效,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反復訓練和不斷總結、創新的,因此,筆者在下文中就此提出了幾點拙見,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點啟發。
二、初中英語探究式教學首先要適應師生的位置的轉變
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來說,探究式教學的應用克服了過去教學方式的較為突出的弊端,實現了初中英語學科的教學模式的革新與突破。首先體現在師生角色的轉變上:教師由過去教學中的主體位置轉變到了現在的主導位置上,學生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者的位置轉變到主體位置之上。也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充分體現了其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和積極性,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態立足于課堂教學之中,當然這一過程對于教師還是具有較高的要求,并不是說教師就可以放松了,反之教師應首先適應這種位置的轉化,并積極幫助學生適應,在課堂教學設計這一環節中教師就要對教學任務與時間進統籌安排,這樣才能讓學生們擁有更多的進行自主探討研究的時間。在此筆者以現階段的閱讀這一內容的教學作為例子進行說明:對于初中閱讀教學采用探究式教學來說課堂四十分鐘是很有限的,也是極為重要的,教師要在課前的設計過程做好充分的計劃,進行合理安排和利用,大致可以通過制定任務和安排課堂四十分鐘兩個環節來進行,一般來可用3-5分鐘來進行探究任務的安排與說明,學生圍繞任務自主進行探討研究的時間就要相對較長一些,可以在20-25分鐘,而剩下的時間就是完成點評、糾正、補充、總結等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并維持一個良好、有序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次序,并適時給予學生幫助。
三、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探究任務,注重方法傳授
就初中英語教學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效果好壞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有著直接關系,而學生學習主動性與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探究任務的優劣,基于此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師必須充分把握住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實際的情況,做好課前探究任務的工作以及后期的引導工作。具體來說應注意一下兩個方面:第一,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要求、目標,注重學科之間的有機融合,并注重貼近現實生活和社會現象等來進行具體的探究任務的設計;第二,注重方法的傳授,即“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于魚”,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明確任務之后,教師應特別注意傳授給學生進行探究與思考的方式方法,讓他們這樣一個探究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逐步形成探究的技能,獲得更多的知識與經驗。
四、重視課堂總結環節
雖然這一環節在課堂中占用的時間不是很多,但是起到的作用和意義很大,這里既包含了教師的評價也總結,也包含學生自己的評價與總結,是實現學習知識的升華和系統化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教師總結探究式教學實施效果和存在問題的很好時機,也是學生探究能力提高的重要時機。因為學生在自我總結和教師的幫助下的總結能夠讓他們對知識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形成系統的體系,同時,也會更多地獲得真切的體驗,獲取更多的經驗與方法,進而提升自身的探究學習的能力。當然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多發現學生表現較好的地方,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增強其自信心,對不足之處也要及時糾正,并注意表情和語氣等,不要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潛能等。
五、重視實踐環節
無論是哪一門學科都離不開實踐,它是實現知識深化與拓展的重要途徑,初中英語探究式教學更是如此。因為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所獨有的規律,是為了更好地運用,這些都必須要通過大量的練習與實踐才能得以實現,所以教師對實踐環節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比如說“Why do you like pandas?”(人教版七年級下Unit5)關于動物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來安排課后實踐或練習,讓學生深入動物、圖書館,或訪問專家,或利用網絡等各種形式收集圖片、文字資料等,然后小組成員共同對收集的各種資料進行整理、組合,進行課堂展示,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比如學生扮演動物園解說員、動物世界節目主持人等,這樣的方式既鞏固和深化了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同時,也拓展了他們的視野,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過的知識能夠及時地得以運用,提升了其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