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囡囡
摘 要:探討閱讀理解的理論模式和技巧是外語學界長期關注的話題。本文評介了Michael Hoey語義單位關系理論。該理論基于語篇的微觀分析,對語義單位重新進行定義,歸納了兩大類基本的語義單位關系:對應關系和邏輯關系。在此基礎上,句句之間,段落之間,乃至整篇文章的結構都統領于相互交錯的語義關系網內。因此, 該理論為完善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關鍵詞:語義單位關系; 英語閱讀教學;Michael Hoey
Michael Hoey 任職于英國利物浦大學應用英語語言研究中心,多年來致力于語用學和詞匯學研究。[1]在語篇分析領域,他的著作之一《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1983)[2]論述詳盡,影響深遠,時至今日仍被許多高校作為應用語言學的經典教材使用。
本文擬對此書中提及的語義關系單位理論(clause relations)略作評價,并探索該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際意義。
一、語義單位關系理論定義
要了解語義單位關系理論,需要明確語義單位“clause”的定義。Hoey首先引用了Winter的定義[3]:語義單位關系是這樣的一種認知過程:將一個句子或者一組句子置于與之相鄰的句子和語篇中理解。語義單位既可以是一個子句,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是一組句子,甚至是一個段落;讀者依據所見過的模式對語言材料進行分析解釋。
在這一點上, Hoey提出了補充意見:針對同一篇章,每個人的理解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應該弄清楚導致不同理解的原因,究竟是語法、詞匯還是語調等,以及怎樣確保將不同的理解限制在可能范圍之內。只有確定了這些因素之后,我們理解起語義才更加容易,也能使得英語閱讀更加簡單。
二、語義單位關系類型
Hoey將語義單位關系大體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對應關系一種是邏輯順序關系。
1.對應關系
“對應關系”中的“對應”二字不完全等同于漢語的“對應”之意,它既包含“對照(Matching)”,即語義單位的同義重復;又包含“對比(Contrast)”,即語義單位的反義相對。總之,是語義單位對同一詳情描述的比較。例如:
(1)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2)City people always appear to be hurrying to get where they are going… Racing through daytime meals is part of the pace of life in this country.
例1中的前半句意思是人都會犯錯,后半句是指神會諒解他人之錯。因此是人和神在錯誤這個方面上的對比關系;例2中的兩句表達了在節約時間這一方面城里人的兩種做法:匆忙購物和匆忙吃飯,無對立含義,因此是對照關系。
2.邏輯順序關系
邏輯順序關系是指連續的事件和想法在時間、空間、推理等方面的聯系或變化。它包括時間順序關系、因果關系、條件結果、方式結果、否定推理關系以及確定推理關系。[4]例如:
If you are not moving ahead, you are falling behind. (方式結果)
三、語義關系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發
閱讀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 是各類大中型測試的必要部分,也是學習者習得語言和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
要想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不僅需要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即扎實的語法詞匯功底,還需要語篇分析能力,即通過辨識篇章中的銜接手段,確定文章框架,對文本分析、推敲、理解、判斷、概括以獲得語篇意義。語義關系理論從細微處著眼,環環相扣,側重于篇章的整體框架結構。對學習者而言,該理論可以幫助他們準確地把握文章信息和結構,“點”“面”結合。對廣大一線英語教師而言,了解該理論,對于改善英語閱讀教學,加強閱讀多視角授課,綜合考慮宏觀和微觀層面等,都具有較強的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羅選民,黃 勤.互動:語篇的存在方式[J].外語教學,2005(05): 90—93.
[2][3]Hoey M.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J].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1983.
[4]陳運香.探索外語閱讀教學的新視角——Michael Hoey語義單位關系理論對外閱讀教學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5(02):56—60.
(作者單位:上海電機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