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婧
摘 要: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外出農民工規模不斷擴大,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多,其在教育、安全、心理等方面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近年來有關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的報道層出不窮,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綜合現狀,筆者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的齊心協力,確保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和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解決措施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與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分離并留在戶籍所在地的年齡未滿18周歲的少年兒童,由于疏于監護、安全教育缺位等原因,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事故一直頻繁發生。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加,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也隨之增加。
1.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加,農村留守兒童因無法得到有效監護而增加了其接觸風險的幾率。在農村留守兒童身上發生的安全事故,大致可以分為意外傷害事故和刑事犯罪傷害。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務工之后,失去了父母的監護和安全教育,同時,非雙親的監護人又因時間和精力上的原因無法對留守兒童提供有效監護,這些原因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群體接觸風險的幾率大為增加,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時常發生諸如溺水、中毒、交通事故或者是動物咬傷等意外傷害,除了這些意外事故,農村留守兒童的另外一個安全隱患就是刑事犯罪傷害事故,諸如被拐賣、性侵害,甚至是販賣兒童器官等犯罪事件的發生。這些安全事件的發生嚴重地威脅著兒童的成長,對社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2.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①農村留守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弱。農村留守兒童普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具體表現在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沒有感知和預判能力,缺乏安全常識,在危險發生時不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②農村留守兒童普遍缺乏自救的能力。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且代理監護人疏于管理,造成其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遇到危險的情況不懂得如何自救。在這種情況下,教兒童如何自救就顯得格外地重要。
(2)外部因素。①家庭教育和監護功能的缺失。對于農村地區而言,父母長期外出務工使得家庭結構不完整,進而也導致家庭教育和監護也受到影響。在父母外出務工之后,由于務工的地理位置比較遠且受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等,大多數父母對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監護職責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安全事故頻頻發生。②學校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在留守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學校對每一位學生承擔著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現在的學校迫于升學壓力,更加注重學生文化知識上的教育。在我國偏遠的農村地區,許多農村學校受到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和教學經費等方面的制約,其辦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重視文化成績,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③政府在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上的失職。目前,我國出臺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國務院頒布的《禁止使用童工的規 定》等一系列保障兒童機制的法律法規,但是對于特殊兒童的法律條款很少且不夠細致,對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款,無法從司法上保障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
3.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的對策
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逐漸引起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中央現已經成立了農民工協調辦公室,設立了專門的農村留守兒童專題工作小組,專門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包括安全在內的各種問題。綜合安全現狀以及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1)重視家庭的監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有義務擔負孩子的監管責任。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監護作用是無可替代的,雖然父母出于生計的需要而外出務工,可其作為監護人應該給孩子時刻強調安全問題,教育孩子在遇到危險的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要懂得防患于未然。
(2)強調學校的作用并強化學校的監護責任。學校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學校不僅要教給學生書本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包括安全在內的其他知識。開展其他諸如安全知識教育的課程,以確保孩子安全。學校還得建立與父母的聯系機制,建立家長聯系簿,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與父母共同監護孩子。
(3)落實政府在農村留守兒童安全管理中的責任。在我國城鄉二元經濟體制結構的大背景下,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關鍵在于改革戶籍制度,從根源上減少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的過程中,配合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安全工作的順利進行,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參考文獻:
[1]李 新,張 靜.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芻議[J].人民論壇,2012(08).
[2]李蔚波.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3.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