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莉
摘 要:活力課堂即在追求高效和優效教學基礎上所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鮮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根據教育學的有關研究,在中學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導向,將化學知識融入生活和實踐中,從而構建具有活力的化學課堂。構建中學化學活力課堂,我們應該從學生學習心理、教學教育目標以及課堂設計等不同方面入手,逐漸實現活力課堂在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學生探究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中學化學;活力課堂;趣味教學
一、教學內容趣味化
中學化學作為學生學習中較為新鮮的學科,對于小升初的學生來說,其內容往往十分新奇,帶有神秘的色彩。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有所提升,在教學過程中保護并且引導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極為重要。在化學課堂中,利用化學實驗和化學反應增加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由此聯系到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從周圍的環境中體會化學的奧秘。
同時,教學的內容也應該趨于趣味化,使中學課堂中化學教學由枯燥的反應公式轉變為神奇的化學現象,從而使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消化理解。倡導探究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法,利用已有的化學知識對化學現象進行解讀。
二、評價角度多元化
在中學化學的課堂中,對于教學的評價應該是多元化、多角度的。 例如教師在準備電解水生成氫氣的實驗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具體評價。生1提出兩邊皆有氣泡冒出,教師可評價其觀察仔細;生2提出兩邊氣體的比例為1∶2時,教師則可以評價其實驗嚴謹;生3提出電解的水是否含有其他雜質的問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這項問題進行解答,并且評價其善于探究。諸如此類的問題,能夠讓學生集中于化學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化學教學。
與此同時,在針對某些回答錯誤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這一誤區,探究這一問題回答錯誤的原因,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活動形式多樣化
化學的教學形式不應該是單一的。刻板的,它應該是多樣的、豐富的,同時具有探究性質的。例如我們在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就可以采用兩種不同的活動形式,將兩種活動形式加以銜接,實現在不同課程進程中教學任務的完成,從而打破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僵硬模式。這里筆者提出兩種活動的形式,對于中學化學活力課堂的構建也應當有所裨益。
1.分組實驗,探究學習
在實驗部分,教師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思考等引導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對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以便實驗結束后進行解答。先由教師提出化學實驗的目標和任務,學生操作實驗不僅是對化學實驗結果的驗證,同時也是對新問題的發現與探究。
2.互助解答,合作學習
在學生實驗過后,不同的實驗過程往往會出現很多不同的結果。由于學生掌握實驗的方法并不熟練,因此,實驗的結果難免出現偏差。這時,可以組織學生對于實驗的結果進行展示和表達,同時,鼓勵其他組成員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僅能夠認識到自己實驗中的問題,還能夠促進對該種實驗操作的理解。與此同時,良好的實驗氛圍也是化學探究學習,活力課堂構建的重要方面。
同時,活動的形式也應該不拘一格,可以通過辯論等其他形式對于重點難點進行討論和分析。
四、科學理論實踐化
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對于活力課堂建設,以低效率地記憶和背誦為主要掌握知識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不到高效率地吸收和理解,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以公式代替理解。因此,在構建中學化學活力課堂時,我們需要以實踐使科學的理論簡單化、明顯化,使抽象的化學公式轉變為動態的反應過程,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化學知識。同時,僵化的教學課堂也使得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被大大降低,學習興趣也大為減退。因此構建活力課堂其實就是促進化學教學和諧一致,使知識能夠最大效率、最快速度地進入學生的理解范圍內。與此同時,在構建活力課堂的過程中,也不應該只注重課堂期間師生的互動,還應該延伸到課堂外,以課外的閱讀和思考發現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促進活力課堂的建設。綜合運用各類手段,促進化學課堂教學的進步,激發學生的動腦思維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以興趣促進學習,實現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后雄,孫建明.中學化學過度教學:問題、成因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2).
[2]楊水金,侯 倩,蔡千喜,等.中學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3).
[3]張 翼.新課程標準條件下中學化學探究式教學模式探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05).
(作者單位:貴州省織金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