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榮



【摘要】體育人才培養在我國乃至世界各國一直是國家大政方針下的重要項目。隨著體育事業的不斷的發展以及對運動員更高、更快、更強的高標準要求,和競技體育比賽的激烈競爭趨勢下,我國競技體育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相對較高的成績。因此,本文將運用資料分析法、數據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近十年來在“中國期刊論文網”,發表的關于體育人才培養研究發展趨勢進行分析,主要從當前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及體育人才培養在近十年研究的成果、發展的進程,以及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為體育人才培養進一步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中國 ?體育人才培養 ?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20-01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我國現階段體育人才培養模式作為研究對象,并在此基礎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整理。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了近10年來在“中國期刊論文網”發表的與體育人才培養相關的學術論文,并從中篩選與本研究相關的具有理論指導意義的資料進行分析。
2.回顧過去,我國競技體育一路走來
2.1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下,我國的經濟體育事業也在不斷的發展前進著,在不同的時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肩負著振興中華光榮的歷史使命。從“東亞病夫”到體育大國,是一代代體育人不斷努力拼搏出來的,但我們不能滿足現狀,坐在榮譽的殿堂上享受現有的果實,我們應不斷的前進向著體育強國邁進。
我國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是建立在以體校為基礎,以多元主體參與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初級、中級、高級三級系統的培養體系。
表 1 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
從此表可看出,我國在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相對來說是比較完善的。從小到大,各個階段都有相應的訓練培養機構,人才的選拔也是等級分明。但是,這樣的培養模式,投入遠遠的要大于回報。在此表的統計中不難看出每一個等級的培養體制都是在專業的體育學校、專業的運動隊、俱樂部等模式下進行的,這樣國家在體育經費支出,管理人員的配備方面的投入要非常的大。
2.2 奧運獎牌的背后
自1984年以來,我國在歷屆奧運會上取得的成績不斷的提高,這是我國體育事業取得的不可磨滅的驕人成績。
表 2 歷屆奧運會獎牌分布
通過此表不難看出,我國在奧運會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并不斷的創造歷史。但在取得輝煌的同時卻掩蓋不了高額的人才培養成本與成才率低的比例。每年在全國業余訓練隊中選拔的運動員僅為總人數的1.3%左右,然而并不是這些隊員中人人都能拿獎牌,這樣一算站在領獎臺上的只是少之又少的人。如此龐大的數值與當前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相比是值得當前體育科研工作者努力改善的,也是體育科研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3.近十年來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相關研究
自2005年以來,我國在競技體育相關方面的研究在中國期刊網上發表44962篇,就科學研究的投入和重視情況來看,在14年之前是逐年增高的,到14年來看要比13年略有回落。
表 3 近十年來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相關科學研究
通過此表,不難看出:我國的體育科研工作者在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方面,不遺余力的努力著。從05年的1831篇相關研究到13年的4893篇相關研究可看出,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在從事相關的研究工作。致力為我國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出一份力。
4.結論與建議
競技體育人才在培養和儲備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在培養模式上不管人力還是物力上的投入都遠遠大于回報。
在系統培養模式上,在整體上看是體教分離的陳舊落后的模式。雖然目前我國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使得我國競技體育擠進世界前列,但是此模式要落后于當今世界競技體育發展的潮流。
參考文獻:
[1]王雷,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