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梅
【摘 ? ?要】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想讓自己的課堂上得有“文學味”, 在大教育觀的背景下,教師應該仔細品讀文學作品,并帶領學生在其中暢游,引領學生借助文章去完成一次又一次心靈與心靈的對話,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關鍵詞】文學味 ?大教育觀 ?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89
我們每位教師都向往著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像大師們一樣旁征博引、信手拈來、談笑風聲;希望自己的課堂充滿詩意,充滿文學味兒。可這些精彩之處并不是預設出來的,都是不經意間生成的,被大師們捕捉住了,他們能使之變成亮點,讓我們拍案叫絕。可到了我們這里靈感卻往往輕易地溜走了。有時即使感受到了,也不能機智地處理,評價的語言是那么蒼白無力,讓人索然無味,該來的精彩也被嚇退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我們讀的書太少,肚子中的底氣不足,我們不是一個有“文學味”的教師。 當一名有“文學味”的語文教師,應該以廣泛的終身閱讀為基礎。不博覽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見識勢必淺陋,語言勢必枯燥,只能就課文講課文,就字詞講字詞,就問題講問題,課堂會因此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所以說,閱讀文學作品是語文教師獲取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
教師遠離了文學作品,就不可能有豐富的學識,就只會在課文之中轉圈子,漸漸干涸枯竭。語文教師如果沒有細細品讀過文學作品,對其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于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因此,語文教師應把閱讀文學書籍作為真正該備的一課,備好這一課你才會感受到漢語言的豐富多彩,才會使你的語文教學趣味盎然。在我看來,真正的閱讀世界應該是這樣的:一個具有深厚的文學積淀同時又充滿激情的老師,引領一群思維活躍且擁有閱讀自由的學生,在極具語言價值、審美價值、思想價值等美好因素的文本中暢游。師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都能平等、自由的對話。在對話的碰撞中,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激起學生心靈的漣漪,引發學生對真善美的強烈向往……我們應該運用自身的語文素養把學生培養成為有文學修養的人。
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課題是“草船借箭”,而課文中沒有一個地方寫到是“借”箭,有的學生說,這分明是“騙”箭。究竟是“借”箭,還是“騙”箭?
反方認為是“騙”箭,而不是“借”箭,其理由是,既然是借箭,就應該征得別人的同意,借了別人的東西,還要還給別人。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諸葛亮既沒有給曹操打招呼向他借箭之意,更沒有還箭之圖。這顯然是“騙”箭。
正方認為是“借”箭,而不是“騙”箭。因為諸葛亮足智多謀,他知道曹操是個狡猾的人,給他明說 肯定不會借,只有暗借才會成功,再加上借了還要還給曹操的,所以是“借”箭不是“騙”箭。
反方說,你們怎么知道要還給曹操呢?
正方說,因為諸葛亮還將用曹操的箭攻打曹操,這不是還回去了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是一個極好的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和理解課文契機,學生躍躍欲試,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此刻正在閃爍,碰撞,升騰。教師在這時適當的加入《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加入《三國演義》的影像,使學生對諸葛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借箭的目的是什么就會迎刃而解。在這時同學們利用對《三國演義》的了解,進行交流,課堂上學生智慧的火花就會開放。于漪老師說:“學習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求知的濃厚興趣與內在動力,激發他們酷愛讀書,指導他們學會讀書。”即培育學生的自覺的語文意識,并以此為起點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建立學生的語文自主意識,增強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加強學習語文的自立行為,語文教師的素養在其中的作用和影響非常之大。
《課程標準》在課程建設上強調大教育觀,即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教育觀的指導下,實現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創新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所有這些都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較強的知識底蘊。教育要創新,首先要擁有一批具備創新素養的教師,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小學語文教師的創新素養最重要的是有引導創新意識,其核心是推祟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小學語文教師具備創新素養才能在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創新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師,才能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培植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意識,鼓勵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激活想像力和創新思維。
王廷波老師在教學《訴衷情》一課時,運用自身在語文方面的功底,從中國的古典詩詞講開去,從陸游的生平講開去,從南宋的恥辱講開去,言語間透露著教師深厚的文學底蘊。學生在他的引領下把自己置身于中國古典文學的大花園中,帶著對文學的渴望去學語文,這也正是語文的魅力所在。
探究性閱讀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高質量的探究性閱讀,需要我們老師的正確引導,自主探究閱讀,更是學生閱讀素養的反映。要使學生自主探究性閱讀更需要教師精辟,幽默、生動,形象的語言加以引導、點撥、矯正、碰撞、激勵、啟迪,使其不斷深化,不斷拓展,不斷提高 深厚的素養使語文教師成為一位思想者,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心靈世界。語文教育所借助的載體是一篇篇鮮活生動的文章,是人類精神的結晶,通過任何一篇我們所感受到的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精神世界;那么來感受這些精神世界的心靈,也會是獨一無二的;擔任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語文教師,對語文內容的感受、領悟、解讀,同樣深深打上了其精神世界獨一無二的烙印。所以,一位出色的語文教師應當是學生幼小心靈的引領者、呵護者,是學生干渴心田的澆灌者。他應該借助文章去完成一次又一次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當孩子的聲音觸動了我們的耳鼓,那就是音樂。
當孩子的行為觸動了我們的眼睛,那就是繪畫。
當孩子的故事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那就是戲劇。
新的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雖然我們的工作很繁重,但仍然可以成為一種樂趣,雖然我們的改革很艱難,但仍然可以成為一種享受。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就能找到快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