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 ?要】轉型思維就是變革思維。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正在從底層顛覆社會資源,每一次轉型的過程都是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的過程,每當這個過程啟動,就意味著轉型的企業或組織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舍棄部分非核心資源,集中優勢力量成功轉變。
【關鍵詞】傳統 思維模式 動態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208
隨著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進一步融合,傳統媒體所固有的思維模式越來越不適應媒體發展的需要,亟待需要傳統媒體進行思維轉型。媒體融合的關鍵是思維轉型,以引領傳統媒體走成功。具備轉型思維至關重要的就是要有轉型意識,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我們才能有機會去關注外在環境的變化,并且從中發現新的機遇。具體來講,轉型思維就是要把關注動態與變化、實踐與思考、發展與進步融匯貫通的過程,是一種持續進行的狀態,而不是從一個狀態過渡到另一個狀態即宣告終止。在這樣的語境中,轉型和變化一樣,處在一種隨時變動的狀態,意即今天的轉型不代表明天的轉型,今天的成功轉型不代表明天就可以作壁上觀,只有不斷的轉型才能助力、推進我們的工作和事業不斷前進。
轉型思維就是變革思維。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正在從底層顛覆社會資源,每一次轉型的過程都是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的過程,每當這個過程啟動,就意味著轉型的企業或組織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舍棄部分非核心資源,集中優勢力量成功轉變。互聯網領域當中經常會出現拿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可對手一旦出現一夜之間顛覆一個大企業的情形。失敗的企業倒地的教訓特別深刻,失敗企業的經歷是慘痛的,在社會變革的洪流中,沒有自我革命的意識,隨時都會面臨被革命的境況。
轉型思維是全新的定位思維。每一次的轉型或變革,都是在對既有資源梳理的前提下重新定位的過程。在過去信息匱乏的年代,信息的傳播造就了傳媒——這個立足于介質的行業,人們必須借助于媒介、借助于信息的載體(媒體)來獲得信息。而在互聯網多屏、移動互聯網可以隨時隨地傳播信息,對介質和載體的依賴正在弱化。所以會有相當數量的報紙媒體開始放棄印刷版。而這正是傳統媒體轉型時對自我角色的重新定位。回歸到傳統媒體的轉型,我們必須看到,無論外部的環境如何變化,總有一些資源從來沒有改變:信息傳播的媒介會變,信息源不會變;媒介的形態會變,但作為信息的載體必須存在;傳統媒體的經營環境會變,但傳統媒體的經營性質不會變;溝通的形式和內容會變,但溝通的需求不會變。
借鑒互聯網思維的轉型路徑:一是從傳媒到傳播。在過去傳統媒體往往被稱作媒體,媒體是信息的載體,這是在信息不發達時代去承載信息的必備物質載體,比如報紙的紙張、電視的電視機。而在新媒體時代,媒體的“體”在很大程度上充分豐富,可以實現聯網功能的所有移動設備可以成為信息的載體,所以媒體的“體”弱化了,在這樣的環境中傳統媒體轉型就是要果斷的放棄對“體”的依賴,將傳統媒體真正的核心功能:傳播放大,充分發揮媒體記者、傳統媒體的新聞源、信息源、信息制造和傳播者的角色,從而將傳播放在首要位置上,突破對載體的依賴;二是從新聞報紙到新聞報道。順應傳播的環境變化,我們不難發現,通過印刷呈現的信息已經遠遠落后于現實信息的傳播速度,當下發生在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信息,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幾乎同時傳播向世界,而報紙出版或是電視臺播出新聞時,大部分的新聞都已經成了舊聞,所以人們對于媒介的興趣會大大降低,從而會影響報紙的發行量,而這對于傳統媒體來講,顯然不是好事。當傳統媒體的職能從新聞報紙轉型為新聞報道之后,則新聞采集、信息發布的優勢將得到最大呈現,再借助于所有的傳播通路,可以將信息、報道變為核心價值;三是從經營版面到經營流量。在傳統媒體的經營領域,歷來的經營內容是以出售報紙版面為主要形式,這種形式成就了傳統媒體過去的輝煌,而當報紙的發行量大幅下滑之后,對以經營報紙版面為贏利模式的傳統媒體經營業績,會帶來極大沖擊。這種沖擊是逼迫媒體轉型的鋼性誘因。當這種情況出現時,傳統媒體深刻地感受到生存的壓力。而轉型就意味著贏利模式的重新定位,利用新聞媒體的信息優勢、新聞信息源優勢,借助于傳播所發揮的作用,逐步削減對介質的依賴,轉變為通過經營流量來獲得收益,成為值得探索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