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出版社肩負著學術出版和服務教育的雙重使命,在轉企改制后面臨著比大型出版集團更多的問題。大學出版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必須走特色出版之路、數字化出版之路,有效借助外部資源,加強營銷隊伍建設。
【關鍵詞】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問題;思路
【作者單位】紀慶芳,河南大學出版社。
當前中國出版業處在一個轉企改制的歷史變革期,這種變革給出版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問題。大學出版社作為學校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教育和科研的重要支柱,學術出版重鎮,在企業要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下日漸迷失。在大學出版社中, 70%以上的都是中小型出版社,其市場競爭力較弱,“年銷售收入皆在5000萬元以下”,沒有加入當地的出版集團,勢單力薄,計劃體制痕跡明顯。面對國家政策的調整,這些中小型大學出版社將面臨更大的發展危機。
一、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的定位
大學出版社的定位和基本任務應該是,以學術出版為根本,以服務教學科研為主要任務。但是由于學術出版的受眾群體小,大都依靠圖書館銷路,市場銷量小,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往往不能兼顧,除少數圖書有項目資金資助外,大多數學術圖書都沒有資金支持。這就給大學出版社的學術出版帶來很大財政負擔。綜觀國外的大學出版社,也存在這種狀況。在日本和美國,大學出版社均為非營利性出版機構,都要依靠體外資金支持學術出版。如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其成立之初即致力于“學問的普及,學術的振興”,出版流程非常嚴格,書稿審定要聘請相關專業的專家匿名評審,此舉保障了其出版的圖書都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但是出版社規模小,出版品種單一,需要大學的資金支持。相比之下,國內的大學出版社是自負盈虧的獨立經營單位,承擔著更多的責任,既要保證出版社的生存發展,又要完成文化傳承的任務,這也對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面臨的問題
1.圖書品種單一、市場性不強,學術出版后勁不足
在現在的大學出版社中,圖書品種結構一般分為三類,一是教材與教輔,二是市場圖書,三是學術類圖書。一般情況下,大學出版社都是依靠教材與教輔圖書和市場圖書獲取利潤,資助學術類圖書出版。一般來講,將學術出版控制在總體出版的30%左右,這樣既能保證出版社有一定財力支撐,又能保證有一定數量的學術精品出版。但是就目前的大學出版社而言,市場型圖書所占比例很小,市場發行渠道有限,市場型圖書獲取的利潤非常微薄。教材和教輔圖書所占比例很大,大都要占到銷售碼洋的50%甚至80%以上。這些教材與教輔圖書大都依賴地方行政推廣而非市場營銷手段來保障銷量,一旦政策上有風吹草動,就會帶來很大發展危機。隨著國家對中小學教輔圖書的管控越來越嚴格,中小型大學出版社依賴教輔圖書支持出版社經濟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學術出版依托的資金力量不足,必定制約學術出版發展。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出版社對學術出版常以碼洋論英雄,導致編輯只對有項目經費資助的學術書感興趣,對圖書質量放寬要求,使一些不符合學術規范、選題同質化、內容無創新的研究成果充斥學術書市場。
2.大學出版社在學術出版的資源、品牌和資金實力方面都與大型出版集團相差甚遠,有被市場逐步邊緣化的危險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央級的大型出版社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信息優勢和經濟實力優勢,品牌效應越來越明顯,使優勢資源越來越向大型出版集團集中。大學出版社在大型出版集團的層層擠壓下,面臨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的危機。大學出版社出版學術圖書,不僅受限于資金壓力,還受限于學術資源壓力。隨著大學院校對科研成果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央級大型出版社成為學術出版的香餑餑,一般性的中小型出版社常常無法得到高水平的學術論著。有資金資助的學術項目圖書是有嫁妝的姑娘不愁嫁,會向知名度高的大學出版社集中,無資金資助的學術圖書對中小型出版社來說是一個負擔。在經濟效益壓力下,各出版社對有資金資助的學術出版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不斷通過價格戰來拉攏書稿,對書稿的質量不做太多考慮。這種激烈競爭使出版社利潤越來越薄弱,而書稿質量并沒有提高。還有的中小型大學出版社所在的大學不認可本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認為其學術成果含金量不高,使得本校的學術資源也向知名的大出版社集中,這對本校出版社的發展更是一個打擊。
三、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的思路
1.特色出版之路
特色出版對大學出版社來說意義重大。由于在出版品種、出版數量和質量等各個方面大學出版社都無法與大型出版集團抗衡,所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出版至關重要,否則對大型供應商和書店來說,就會變得可有可無。大學出版社應該依靠本校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出版“精、專、特、新”的圖書,在某一學科領域和某一板塊做精做專,取得比較優勢,逐步取得規模效益的良性增長,從而做大做強。把學校的學科優勢轉化為出版優勢,堅持不懈地把這些優勢學科做深做透,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如果盲目擴張,眉毛胡子一把抓,導致出版方向不明確,整體質量平庸化,所出版的圖書和教材就難以形成競爭優勢。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重點出版學術人文圖書,形成了鮮明的出版特色,獲得國內外業界的一致認可。
2.數字化出版之路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這種閱讀習慣改變必然促使出版業發生變化,各大出版社紛紛推出數字閱讀服務,但很難覓得非常成功的數字出版商業模式。大學出版社在數字出版產業鏈中,可以與技術提供商和銷售運營商合作,把傳統圖書產品變成立體化、全方位閱讀產品。同時,大學出版社要從傳統的教材教輔提供者轉變為學校師生學習的內容提供者和教育服務提供者,做好高等教育數字教學資源的整合,生產形態多樣化的數字產品,提高數字化產品的競爭力。目前,國內的數字出版產值屢創新高,閱讀終端不斷升級,為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大學出版社應充分抓住這些發展機遇,研發更多新的閱讀資源,給讀者提供直接和直觀的體驗,在培養和改進讀者閱讀新習慣的同時,還可以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
3.有效借助外部資源
中小型大學出版社要充分利用一切外部資源,彌補自身不足,降低出版風險,以實現資源和效益最大化。中小型大學出版社還可以和民營策劃公司深入合作,以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盈利。民營策劃公司現在是圖書出版和營銷的重要力量,許多暢銷書的策劃和運作都出自他們之手。出版社和民營書商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出版社的品牌效應和經濟效益,將自身的出版專有權優勢、專業人才優勢和信譽優勢與民營公司的策劃組稿優勢、產品包裝優勢和銷售渠道優勢結合起來,確保出版社對所出版圖書的主導權,在保障圖書內容和質量的前提下,實現資源互補,利潤雙贏。
4.加強營銷隊伍建設
營銷是圖書出版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好的營銷網絡的出版社將是一個裹足不前的出版社。大學出版社要轉變長期以來營銷薄弱的劣勢,只有增派人手,加強營銷隊伍建設,做好圖書的宣傳、銷售、回款,才能形成圖書出版的良性循環。要做好圖書的廣告宣傳,除開圖書發布會,請知名學者撰寫書評外,還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手段,例如,在出版社網站、知名讀書論壇或學術論壇做圖書宣傳,在當當網、騰訊網等圖書頻道進行連載等,擴大該書的知名度。同時,還要重視每年都會舉辦的眾多學術會議,專業性的學術會議是展示各類專業性圖書的絕好機會。
學術書出版依靠的主要銷售渠道是圖書館配書、直銷和網絡銷售。館配圖書是越來越重要的銷售渠道,相對于學術書市場的狹小,圖書館的館配保障了可觀的銷量、便捷的銷售渠道和有保障的回款。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圖書具有學術前瞻性和廣博性,對大學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來說很受歡迎。因此,要做好圖書書目和信息的及時推送,爭取館配圖書銷量最大化。此外,還可以將學術性圖書的叢書目錄送給各高校學術帶頭人,爭取把學術性圖書推廣作為大學教材使用,這也是擴大學術性圖書銷量的一條重要渠道。
大學出版社作為文化企業,肩負著文化傳播和大學教育的雙重使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學出版社要及時轉變思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積極向知名的大型出版集團學習,解放思想,以市場為導向,出版獨具特色的圖書和數字產品,在市場中獲取一席之地。
[1]章建. 中小型大學出版社改制后的發展路徑選擇[J].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2).
[2]曹恒娜. 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的問題分析和發展方向[J]. 新聞世界,2011(5).
[3]王欣艷,陳磊. 日本大學出版社面面觀[J].出版參考,2012(10).
[4]王佰銘. 淺談大學出版社改制后的定位問題[J].出版發行研究,2011(12).
[5]郝靜. 邊緣突圍——試論中小型大學出版社的可持續發展[J]. 現代出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