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軍
【摘要】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的素材來源于生活。而產生寫作的動力,就是情感。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才能有感而發,有情可表;只有積累情感,學生的寫作內容才能用之不竭,感情真摯而豐富;只有交流情感,學生才能知道作文是體驗成功之所,是分享快樂之地,是生活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鍵詞】情感 ?作文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63-01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更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寫作中發展,在發展中作文。而我認為學生作文的動力,來源于情感,對事物有感而發,有了情感體驗,才有表達的愿望。正如葉圣陶所說:“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有說話的愿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就誕生了。”所以說沒有心靈的體驗,沒有情感的波瀾,就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來。在作文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學生對事物的情感體驗,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激發情感
常聽到學生說:“作文難,最怕寫作文,沒有內容可寫。”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親身體驗過,沒有深刻領悟過,即使是有,也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何談觸景生情。以往作文,命題作文居多,把學生的思路滯固在一個小圈里,學生只能閉門造車,東拼西湊,作文成了學生的負擔。久而久之,學生厭煩作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力求轉變觀念,改變以往做法,即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知道作文是抒發情感的樂園,作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作文教學時要給學生一個自己翱翔、馳騁的寫作天空,讓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與感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寫自己想寫的東西。這樣學生的思路放寬了,逐漸樂于作文了。
春天到了,我帶領學生去春游,學生個個心情激動,興高采烈 。在活動中,學生有的觀察景物,有的唱歌跳舞,有的干脆躺在草坪上,感受大自然給他們帶來的無盡樂趣……活動后,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篇作文,把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躍躍欲試,激情高漲,短短二十分鐘就寫完了,而且內容真實,有真情實感,句子生動,其中一名學生寫道:“我愛大自然,因為她是萬物的搖籃,我愛春天,因為她是萬物的開端。”看到學生一篇篇生動優美的作文,我真正領悟到:激發學生寫作熱情,是作文的不竭動力。
二、積累情感
《語文課標》中對寫作的要求是:“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可見,寫作素材來源于對生活的體驗,對周圍事物有意識的觀察。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而且易于接受。他們對所見所聞,會產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如果不及時記錄下來,表達出來,他們的內心情感,寫作素材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煙消云散了。所以要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積累素材,從而積累情感。
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說自己的話,敘自己的事,描眼中之景,表心中之情,多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勤寫日記。例如王寶同學就是寫日記的受益者。以前該同學的寫作能力在全班是最差的,每次寫作文要么寫三五句,要么只填個題目,頭腦中一片空白,無內容可寫,原因在于無寫作素材。自從開始寫日記,他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在一篇日記中寫道:“今天是5月1日勞動節,爸爸媽媽下地干農活了,我一個人在家看門。心想:父母干活多辛苦呀!我應當把家物活做一做,讓他們回到家后好好休息。于是我掃院子、喂豬雞、做飯、洗衣服……雖然有些累,但心里很高興,因為我能為父母分擔家務了,我已經長大了。”為此我在班中讓大家欣賞,并鼓勵表揚他,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增強其寫作熱情。由此看來,寫作素材的積累,對寫作是多么重要。
積累情感的另一條重要途徑就是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廣泛地在閱讀中積累素材。教師引導學生讀好書,并要求學生堅持寫心得體會,定期檢查,舉辦經驗交流會。這樣即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增強了閱讀興趣,而且為提高寫作水平奠定了基礎。
三、交流情感
葉圣陶指出:“語言發生的本身,是為了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要表達內心的感受,順著這兩個傾向,自然會不容自竭高興地說。”人人都有表達交流的愿望,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提供表達交流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明白:寫作的目的就是表達自我,與人交流,讓別人了解自我,讓自己的情感得以釋放,讓他人為你分擔憂煩,共享喜悅與成功。正如《語文課標》所要求的:“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與人交流。”在學生寫完作文后,我采取了以下兩種方式進行交流。
1.師生交流
教師針對每一個學生的作文一一點評,或是口頭(面批)、或是書面(評語)形式,給學生指出不足,讓學生發揚優點。教師深入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以他們的視角、心靈,去欣賞、去評判,去與學生交流。語言要委婉的、富有激勵的,使點評作文的過程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這樣不但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2.學生之間相互交流
每個學生都有交流合作的愿望,寫完作文后,便急于想讓別人欣賞。教師要抓住時機讓他們進行交流。要改掉以往一篇作文壓了幾天才批的弊病。要放手讓學生互評互賞,因為學生的想法不同,見解各異,有獨特的評價方式。教師要尊重他們的做法,不可一票否決。學生交流作文的過程,也是交流情感的過程,是共同感受成功和喜悅的過程。這樣即提高了寫作能力,又增近了學生之間的友誼。
總之,教師要在“情感為學生寫作的動力”這一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給學生更為廣闊的空間與時間去觀察、去描繪、去體驗、去表達與交流……你會發現學生個個都是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