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易


【摘要】本文以一堂閱讀公開課為例,提出以發展思維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目前的閱讀教學沒有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而思維型閱讀教學,通過問題導學、體驗學習、創意表達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培養學生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符合《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關鍵詞】思維型閱讀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編號MJYKT2015-08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75-02
優質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該以培養思維能力為中心,即通過問題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閱讀樂趣,最終實現發展思維、構建學生對文本自主理解、提出自己觀點的目的。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忽視了閱讀的真正意義,只重視詞匯學習、語法講解和文章的字面意義。這種閱讀教學模式沒有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能讓學生學會用英語理解、歸納、思考,違背了《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特別要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1]”的規定。
基于此,筆者提出問題導學、體驗學習、創意表達三步驟的思維型閱讀教學模式。本文以新人教版必修8第二單元“Should cloning be allowed?”公開課為例,簡要闡述思維型閱讀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
一、以問題導學,激活學生思維,發展邏輯性思維
在課堂導入前,先將教學目標呈現給學生:
1.To develop logical thinking by reading two passages.
2.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by discussing whether cloning should be allowed.
3.To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by writing a letter.
讓學生明確這堂閱讀課要培養自己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帶著明確的目標學習,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學生能夠在整個課堂中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在思維發展方面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呈現教學目標后,讓學生初步閱讀文本,并提出三個問題:
Q1.What is Team B?蒺s view?
Q2.What are two main ideas to support their view?
Q3.How to evidence their two main ideas?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是針對文本的字面意義,學生僅需要閱讀課文就能夠較容易的找出答案。這個階段的基本要求是讀懂文本,傳統的閱讀課對學生的要求局限于讀懂文本,但思維型閱讀課堂要求更進一步,因此在學生找出問題答案后,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
Q4:These three questions divided this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each part?
該問題是訓練學生邏輯性思維的關鍵問題,要求學生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分析。學生通過仔細思考可以發現,Q1、Q2、Q3的答案分別是文本的論點、擴展句以及細節。學生由此煥然大悟,教師提出的三個問題是精心設計的,將文本的基本結構呈現給學生。此時,教師讓學生歸納,并將歸納出的思維結構導圖呈現在黑板上:
通過思維導圖,學生能夠很清晰的將文章結構勾勒出來。緊接著,教師讓學生閱讀文章第二部分,讓學生將文章內容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再歸納: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作為協助者,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現文章結構?;谖恼陆Y構,學生通過再發現,對文章進行再歸納總結,發展邏輯性思維,幫助學生不斷地由具體思維向概念性思維前進[2]。
二、以體驗帶動學習,深入剖析文章,發展批判性思維
本文是一篇辯論,在理解字面意義和了解結構后,通過問題讓學生體驗辯論雙方在特定語境下的用語:
Q5: How do they express their own view?
Q6: How many examples in these two passages?
Q7: Why do they use so many examples?
Q8: Why do they use such words as “I suggest, Most profitably, It seems, If you believe, We hope”and so on?
此時的問題,不再關注文本的具體內容,而是驅使學生關注語言的特色、使用方法以及語言對文章內容的影響。學生通過再次閱讀,觀察文本的用語,結合語境,不但理解文本字里行間的意思,而且歸納出:辯論時,雙方用語簡潔、舉例豐富、論理清晰、論據充足,充分理解了辯論語言表達的技巧。
接著,教師再對語言表達的方式提問:
Q9: Do you think their words are good enough to win the debate?
該問題依托語境,促使學生把閱讀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真實的辯論語境下,體會語言[3]。鼓勵學生不盲目跟從書本,對書本提出質疑,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高二學生有很強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當教師把課堂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再思考時,學生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針對辯論雙方的論點、論據、邏輯、思路、用語、都進行深入的探討,不同的學生得出結論不同,有的小組認為Team A觀點明確,結構清晰,例如:
We need to be clear about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cedure.
◎There is no danger of the body refusing to accept the new cells.
◎Nobody needs to donate their own organs for someone else?蒺s benefit.
◎Patients can be treated immediately.
而也有小組認為Team B用語不但簡潔易懂而且禮貌,例如:Hello, chairperson and everyone in the room. I would like to suggest that…等。使用設問句:Is this ethically justified? We feel that the answer must be “no”.增強說服力。學生通過探討,在真實語境下,體驗語言魅力,闡述自己的觀點,發展批判性思維。
三、以創意表達為目標,激勵學生由閱讀延伸,發展創造性思維
在該環節,教師根據文本,讓學生陳述自己對克隆的觀點,并對陳述方式提出要求:
Para1: the topic of the discussion
Para2: the ideas of one side[support]/ the ideas of the other side [objection]
Para3: the conclusion and your opinions
要求學生按照思維導圖的格式陳述觀點,學習文本中由論點開頭、擴展句作為支撐,細節論證的結構。語言表達的技巧顧及辯論的特色:觀點清晰、簡潔明了、注重禮貌。并組織一場辯論,讓學生在體會辯論樂趣的同時,真正對克隆提出自己的觀點。
學生在經過討論后,支持克隆的同學提到,克隆可以幫助治愈疾病、促進遺傳學發展、保護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等等。反對的同學認為,克隆會導致先天疾病、完全相同的基因會導致滅絕等。有意思的是,在探討的過程中出現第三派同學,他們稱自己為中立派,他們認為有些克隆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對器官、植物、動物的克隆,而克隆人類是不道德的,會導致社會關系的混亂。中立觀點是課文中所不存在的,由同學通過思維發展創造性提出的。閱讀課在此時真正達到發展思維的目的,學生有個人的看法、有質疑和思辨的能力。
在這堂公開課中,思維型閱讀教學的三個步驟環環相扣,首先,用問題激發學生思維、激活學生思想,讓學生對文本語言分析和歸納,發展邏輯性思維。其次,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加工信息,體驗文本內容,通過探討文本內容,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第三,通過情景創設,促進學生個性化表達,強調創意表達,以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思維型閱讀教學的模式在教學實踐中,能夠真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值得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林崇德、胡衛平:《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P30。
[3]黃勝華:《高中英語思維型詞匯教學模式探究》,《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P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