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嵐嵐 樊后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由于種種原因導致高校畢業生離校未就業情況越來越多,這類畢業生引起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關注,并且已出臺了就業促進政策。面對著高校未就業畢業生,各高校肯定是責無旁貸。本文通過對畢業生離校未就業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對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的重要性做了歸納,最后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途徑。
【關鍵詞】離校未就業 ?高校畢業生 ?職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185-02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高校畢業生離校未就業情況也越來越多。離校未就業畢業生也就是已獲得畢業證書但未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各高校都在陸續開展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援助工作,從而幫助這部分畢業生盡快實現就業,從而緩解政府就業壓力,穩定社會發展。各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
一、畢業生未就業的原因
1.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有效信息不通
由于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后都離開學校所在城市,很多學生在離校后都會更換聯系方式,從而阻礙了學校對畢業生離校后的后續跟蹤服務。
2.畢業生回校論文答辯時間過長
一般高校都會要求畢業生在畢業當年6月份回校參加論文答辯,但是有些高校要求學生回校時間過長,回校時間過長就會導致企業在此期間需要調整崗位,從而導致很多畢業生為回校參加論文答辯,向單位提出辭職。
3.就業觀念不同,有業不就
由于就業觀念不同而造成有業不就的畢業生大有人在,基本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家庭依賴型,也就是家庭條件比較好型。這類型學生在畢業后不著急找工作,想著畢業以后在家休整一段時間,這類型學生就不屬于重點就業指導范圍之內。
(2)要求苛刻型。這類型學生自身條件較好,能力較強,因此對職業要求比較苛刻,過分挑剔,以至于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3)懶散型。這類型學生沒有明確設定自己的就業方向,在找工作期間,沒有規劃好自己的職業意向。對高校公布的招聘信息不關注,即使參加招聘會,也是走馬觀花的過一遍,并沒有對招聘單位進行篩選,導致就業難。
4.心理障礙,難以就業
一般情況下,這類學生存在畸形的自尊心或者過分的內向,這種學生在和別人交流上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在與他人的競爭中,他們缺少與他人競爭的勇氣和信心。這導致他們走進就業的市場就會緊張與茫然。并且,這種心理也會使他們缺乏承受力,一旦他們遭到挫折,就會一蹶不振。
5.缺乏專業知識,就業困難
這種畢業生由于在校期間沒有對專業知識進行很系統的學習,沒有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和素養,以至于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企業。而對于一些理學的學生,由于在校期間學習的更多的是理論上的知識,特別是沒有取得相應證書的學生,往往連進入企業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6.高校就業率統計方式
各省市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基本都是以“就業協議書”為準。有部分高校為了單純地提高本校就業率數據,鼓勵學生運用各種方式簽訂就業協議書,還有一些將是否簽訂就業協議書與是否可以領畢業證書掛鉤。這種現象只會削弱就業協議書的約束力,有部門畢業生簽訂協議書卻不報到,也有部門企業和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書后就不知去向。更有甚者一些畢業生畢業后發現自己“被就業”。偽造學生就業的行為對各高校統計離校未就業情況造成很大障礙,不利于對這部分畢業生進行后續跟蹤服務。[1]
二、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1.未就業畢業生及其家長的需求
學生在高校期間的費用是相當高昂的,所以畢業生適時找到合適的工作是相當重要的,這不僅關系到學生自身的自立與發展,同時關系到整個家庭的期盼與未來,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2.各高校和各企業的需求
對于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我們應該充分了解這些學生的就業需求與意向和們的就業能力等情況。這就需要高校及時對這些畢業生做好就業的溝通與指導。當然,高校對于自身的專業設置和專業的培養也應該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更新培養方案。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自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3.緩解政府部門就業壓力的需求
根據人社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2013年高校畢業生達699萬,2014年高校畢業生達727萬,而201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749萬。政府部門需要把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機制廢除,增加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完善就業政策、服務及市場體系等,從而達到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長效性。
三、解決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問題的途徑
1.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名制登記工作
現在很多高校就業部門對離校未就業學生都進行了實名登記,并設立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檔案,以便做好后續的就業指導工作,但是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相當一部分僅僅是做了簡單的統計,并沒有后續的跟蹤。高校在收集畢業生個人信息時,應該考慮到一些輕易不會改變的信息,例如家庭電話、父母的手機號碼、微信、QQ等聯系方式,使得后續的跟蹤指導工作落到實處。
2.改變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觀念
畢業生必須摒棄不樂觀、不健康的就業觀念。畢業生在校期間高校必須加大就業指導課的力度,例如增加就業指導課的課時量;開展就業模擬面試的訓練;宣傳就業及創業指導方面的國家及政府政策,讓學生在就業困難時,知道向哪些政府部門尋求幫助,知道就業、創業方面的有利政策。然后就是要逐步改變學生“先就業、后擇業”觀念,學生的就業問題會事半功倍。
3.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加強就業服務
大部分高校要求學生回校參加論文答辯時間為6月,高校就業部門可以根據各自情況為本校及兄弟院校開設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可以邀請一些有用工需求的企業參加招聘會,從而讓學生不至于畢業等于失業。
4.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供“回爐”學習機會
專業知識、技能知識欠缺是導致畢業生離校未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畢業生在幾個月的實習期間,會發現自己在校學習的專業知識與工作上需要的知識有所出入,這時,學生就可以申請高校的“回爐”學習機會。高校可以對“回爐生”有針對性地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方面進行“一對一”的強化培訓。
5.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再次提供創業服務
畢業生在通過幾個月的實習,對社會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就業觀念有了一定的改變,因此有了自主創業的想法。這時就需要高校、政府部門再次組織一些針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上的培訓,并組織相關人士對學生的創業進行風險評估,從而幫助畢業生將風險降至最低。
6.改進高校就業率統計的方式
目前各省市已采用實名登記系統,就業管理部門可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隨機抽樣核查,但是畢竟是隨機抽查,并且工作量巨大,實施起來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提高就業協議的法律效益,或直接以勞動合同替代就業協議書作為就業率的統計依據不,或者直接通過各地人社部門比對核實畢業生繳納保險情況是為較好的辦法。
參考文獻:
[1]何征.如何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J].中外企業家,2014,21:140,149
[2]楊陸歡,景璐.如何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J].現代企業教育,2014,10:157
[3]矯愛玲,安榮,張明亮.借鑒國際經驗,發揮我國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導作用[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