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學生就業市場競爭的加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國內各高職院校近幾年開始進行數字化學習(E?鄄Learning)模式教學,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以適應新的需要。文章從教學資源整合、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三個方面就在高職高專院校中進行數字化學習提出了一些想法。
【關鍵詞】數字化學習 ?資源整合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223-02
數字化學習(E?鄄learning)是指在教育領域建立互聯網平臺,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一種全新學習模式。以數字化學習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各科課程的整合,不同于傳統的學習方式。數字化的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數字化學習方式組成了數字化學習的三要素。
現階段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目標是配合經濟建設的需要,提供優質、適量的技術人才,為職場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發展個人的潛在能力,增進個人的學習潛能??梢姡囵B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遠比科研學術能力更重要。
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各職業院校將數字化學習引入了學生在校整個期間的學習過程。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數字化學習的教學資源整合問題
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上或網絡環境下運行的多媒體材料就是數字化學習的教學資源。包括數字視頻音頻、異步自主學習教材、同步在線虛擬教室、在線學習管理系統、單機計算機輔助訓練、錄像帶等等。數字化學習資源是數字化學習的關鍵,它可以通過教師開發、學生創作、市場購買以及網絡下載等方式獲取。很多高職院校在數字化學習的基礎投資建設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如新建多媒體教室、開發教學管理系統等等,但是設備的簡單堆砌、在多媒體教室用同步學習教材的學習,學生課余時間使用互聯網學習,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學習。一個完整的數字化學習,是將上述資源有機結合在一起,即數字化學習的教學資源整合。
教學資源整合就是以整合理論為基礎構建數字化學習平臺、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和重組,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它們所具有的效益。
隨著科技、社會和生產的發展,教學資源的內涵豐富起來了,人們獲取教學資源的渠道也變多了。由于不是一次性建設起來的教學資源,存在標準不同、側重點不同、內容重復的問題,難以共享共用。例如,單機計算機輔助訓練的資源側重點可能是測驗檢查;異步自主學習教材的側重點是知識點的過程學習;因特網或局域網絡之聯網學習,側重點是其他院校教師的講授等等。我們利用網絡、通訊、信息組織管理技術,以開放式的架構、模塊化的設計,集合多種媒體和新教學工具,建成一個能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交流極為通暢、可進行跨平臺操作的數字化學習平臺。模式如下圖所示:
1.日常教務管理:具有學生注冊、學生成績統計、學生評教基本功能。
2.教學過程管理:教師利用多種媒體編輯工具進行編輯、更新教學內容,在線授課、在線測驗等操作。傳統面對面講授和網絡課堂同時進行,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環境,提高他們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3.學習過程管理:同步的面授講解之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理解掌握的情況,在平臺上自主選擇復習、練習,也可以選擇測試整理符合自己學習習慣的學習資源。
4.學習效果評測:通過在線測試、溝通,檢驗學習的效果。教師通過學生的測試數據,結合他的學習記錄,數據分析統計,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有一個檢測,并對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做適度調整,以達到更好效果。
5.教學資源共享:管理教學所需的一切軟硬件資源:以電子信息的方式集成所有資源,為師生提供一個統一接口,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并為師生提供便捷的資源利用途徑。
6.師生交流:通過一些電子郵件、留言、論壇、學習主題小組交流工具,在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提供了一個通暢的交流渠道,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二、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提高問題
數字化學習是借助于網絡技術將資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及時學習資料的發布者、瀏覽者,也可能是學習者。信息技術的核心是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數字化學習環境就是一個信息化的學習環境。整個數字化學習環境一般由設施、資源、平臺、通訊和工具等組成。在這個學習環境中,知識的表征借助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傾向多媒體化。整個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下完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學習模式發生了變化,由單純的面對面講授變為教師、學生及其他管理者一起構建學習。無疑,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2010年,全國高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推出了《國家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指南(試用版)(NETG.THE)》。NETG.THE列出了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的多種知識和技能。
1.制作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教師不但運用數字化媒體工具,將自身的創作內容、文檔、圖片、視頻資料有效的鏈接在一起,還能夠對原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再創作,進而對平臺上的教學資源進行過程評價,便于制作有效學習資源。
2.有效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借助于數字化學習平臺、網絡技術,根據學生的學習記錄,進行數據分析,找到學生難點疑點。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我延伸學習提供及時的學習支持。
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數字化學習改變了學習的時空觀念,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進入數字化的虛擬學校里學習。它具有以學生為中心的、以問題為中心、交流協商的學習過程等特點。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自身的學習習慣、信息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1.培養自我組織學習的能力:關注教師提供的課程實施計劃,明確每個學習單元的學習目標,堅持瀏覽自己的學習記錄,這樣能夠合理安排時間和學習內容,才能有效的保證數字化學習的進行。
2.培養信息素養的能力:所謂信息素養,就是獲取信息的能力。善于利用各種機會熟悉各種媒體的表現形式。在熟悉它們的功能后,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習慣的媒體,便于提供學習效率。
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下,教師將多種教學資源重構優化,建構成一個有效的數字化平臺;將教學內容以生動的、形象的形態呈現,從而使學生感同身受。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下,師生可以借助網絡技術資源實現對話,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問題、分享學習成果, 而學生主動地參與線上線下活動活動,印證、修正了自己的觀點,同時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 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下, 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通過有步驟目標學習、消化、吸收新知識,形成信息獲取、甄別、加工和組織的能力,加深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培養了自我組織學習的能力。可見,高職院校中運用好數字化學習需要注意教學資源、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學生自我組織學習能力三個方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費奎明 基于E?鄄Learning平臺的教學資源整合 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8.6
[2]齊振國 汪瓊 E?鄄Learning給我國高校教師帶來的挑戰 電化教育研究 ?2009.7
[3]邢秀芳 朱德全 基于模塊化網絡的職業技術教育主題式教學設計構想 電化教育研究 ?2009.12
作者簡介:
孟淑琴(1967-),女,河北安國人,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教育中技術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基礎教育、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