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濟蘇
新課程改革已經產生和帶來了諸多益處,其中最為關鍵、最為徹底、也最為核心的是這次課程改革所帶來的學生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學生個性的不同,選擇學習的方式也不同,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也就不同。教師要做到“以生為本”,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有針對性教學方法,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尊重學生喜好,選擇學習方式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地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首先要讓學生有充分選擇學習方式的自由空間,才能讓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發揮。如教學“田園詩情”一課時,我根據課文中描寫的幾幅圖:奶牛圖、駿馬圖、擠奶圖、田園夜色圖等,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這篇課文。于是,學生有了較大的選擇空間,有的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的采用自學的方式,還有的小組邀請我與他們共同學習。因為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學習,因此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學得也比較深入。在反饋的時候,大家暢所欲言,組員間還互相補充,將這一幅幅圖畫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還有的同學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全班同學討論。在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后,我適機引出下文: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理解“真正”二字本來是個難點,但是經過學生們一番自主學習探究后,這個問題就自然迎刃而解了。這堂課因為讓學生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上得很輕松,而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40分鐘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二、針對個性特點,鼓勵質疑問難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要重要得多。據調查,美國的孩子善于提問題,而中國的孩子善于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提問,是培養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時,出示課題后,我讓學生自由提問。對偉人有興趣的同學就提出了關于宋慶齡的問題;對植物有興趣的同學就產生了探討樟樹的欲望……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尊重學生個性的特點,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同時要指導學生學會質疑探究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當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給予表揚鼓勵,并在黑板上板書這個問題;對于沒有價值的問題也不批評否定,而是在不斷的有意識的變式訓練中讓學生明白哪類問題是有價值的。每篇課文都有一個中心問題,只要學生發現了這個問題,整堂課老師就能圍繞這個主要問題讓學生自主探討。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師生又輕松地學習了這篇課文。
三、認可學生差異,允許各抒己見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允許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努力把課堂構建成“多言堂”,讓學生各抒己見,多聽聽學生不同的見解和聲音,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學“一路花香”一課時,在引導學生理解整篇課文后,我提問:“你喜歡這篇寓言里的哪個人物?”大部分同學都說喜歡破水罐或者挑水工,可有幾個同學站起來說:“我喜歡好水罐,因為它很自信。”我馬上對他表示贊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笔澜缟蠜]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獨特的心靈世界,我們應該承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允許學生對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對一件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說明;對同一事物的觀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對同一情景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現。
四、煽動真情流露,宣泄情感個性
課堂上,我們應該讓學生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與作者同喜同悲,讓學生敢愛敢恨。如國標本教材“我的油布傘”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它頌揚了母愛,傳達出懷念母親的情感。有一位教師在小結課文時這樣說:“世界上有一種愛最深沉,那就是母愛;世界上有一種愛最廣博,那就是母愛!母親,永遠是一個溫暖的名字,無論走到哪兒,母親的思念與牽掛無處不在,無私無畏、偉大的母愛啊,讓孩子永記心間!”此時,教師激動地配樂朗誦起詩歌《母親》,教師動容,學生也個個淚光閃閃。而且,他們也暢所欲言,回憶起許多感人的情景,整個課堂充溢著濃濃的溫情!“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我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當時說什么,而且與作者當時心靈相通?!苯逃胰~圣陶如是說。要達到此境界,教師先要認真鉆研教材,抓住文章思想靈魂,并首先讓自己與作者心神相通,用自己的激情去喚起學生的激情,有時就不妨投入地做一次“舞者”,用激情的“單人舞”引來學生們的“共同起舞”!
今天的教育就是重建明天的社會,我們教育改革只有真正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下功夫,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培育出新世紀所需要的各種人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以生為本”,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地改變學習方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郭里園新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