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國寬
摘 要:農村初中教育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動農村初中教育的發展,有利于加快義務教育的改革步伐,也有利于快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本文從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難點入手,從各個方面分析農村初中學生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做好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策略
一百個班主任,有一百種管理方法。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班主任都會有不同的管理方式。針對農村初中學校學生基礎差、留守兒童多等問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難點與解決對策已經成為許多中學教育專家的主要研究課題。
一、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難點
1.學生基礎差
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國家減免義務教育學雜費的力度并不能改變許多農民家庭學生上不起學的窘境。而且,與城市初中學生相比,農村初中學校教育資源較少,學生之間的競爭壓力較小,以致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一直不理想。
2.留守兒童多
隨著中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兒童的教育順理成章地成了祖父母與外祖父母的事情。正因為許多兒童從小跟隨隔代親屬生活,其成長受到了一定的阻礙,例如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學習與生活的熱情不高等。“留守兒童”問題在各大農村初中學校蔓延開來,兒童的畸形發展愈發嚴重:心理不健康,思想品行差,人格失衡,學習能力難以得到長足發展。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共同努力,僅憑初中班主任教師個人的力量無法解決眾多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所以班主任教師的管理工作不可幸免地存在難、雜、亂的特點。
3.學困生、超常兒童問題突出
目前,農村初中學生隊伍顯現出以下景象,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極強,另一部分學生則在學習上存在困難,多數學生學習能力中等偏上,即學困生、超常兒童兩頭所占比例較小,問題較為突出中等學習能力的兒童較多,學習較為穩定。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進不同學生的發展,最大限度尊重學生個性及指導學生學習成為農村初中班主任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
4.青春期矛盾心理突出
“00后”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心理發展正由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半成熟性的特點。一方面,他們較少接觸社會,人生閱歷較淺的特點,身心發展不全面,還需要成人對其進行合理的指導;另一方面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出現,不愿意當小孩子,希望能像成人一樣自己做主。
這兩種情況相互交織,如家長與教師處理得當,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他們就會形成自信、勇敢等優良品質,反之則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反抗與叛逆心理。另外,農村初中學校學生群體從小就受到長輩的寵愛,受挫能力較差,我行我素,情緒兩極化嚴重,且不具備判斷是非曲直的能力,這為班主任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做好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策略
1.認清學生共性與個性
一是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展特點。初中學生大部分處于12~14周歲,其發展具有一定的共性:第一,心智還很不成熟,不能全面地認識事物;第二,情緒情感波動較大,自尊心、自信心、道德感正處于構建階段;第三,社會適應能力較差,還需要成人的正確引導;第四,易受周邊事物的影響,自控能力較差。
二是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每個班級、每個學生都有其發展的個性,班主任教師在管理過程中要善于認清學生的特點,有重點、有步驟地推行教育教學活動。針對留守兒童,班主任要及時與其監護人取得聯系,全面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共同商討最佳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其次,建立健全心理咨詢機構,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對象來傾訴自己碰到的各種問題。
2.賞識教育
一是及時發現、肯定學生的優點、長處。一方面,班主任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動態,根據學生的情況,有所側重地對其進行表揚,使其樹立信心。例如,可以提出較難的題目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提出較簡單的題目讓學困生解答。如此一來,成績優異的學生獲得了滿足感,成績較差的學生獲得了尊重,有效避免了正面競爭,緩和了矛盾。另一方面,通過開展“一幫一”等活動,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集體的溫暖及成功。
二是積極發掘學生的興趣與特長。首先,通過學生的學科成績、學習持續性、學習傾向性判斷學生在某一個領域是否存在本能的興趣。一旦發現學生在某一方面有強烈的探索欲,則可適當對其進行輔導,使其獲得更高水平。其次,幫助學生開拓學科之外的其他興趣,以便于緩解學習壓力,做到學習、生活兩不誤。最后,促使學生形成穩定的興趣點,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3.關愛學生
每個學生有都有其獨特的人格,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其人格發展,不偏袒。班主任教師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例如,當班級中出現不服管教、曠課、遲到等行為的學生時,班主任教師不能一味斥責,而應理性勸導,促使其自己認識到錯誤,從而主動改正。
具體說來要做好三點:第一,讓全班學生討論,制定出一套符合本班實際情況的班級規章制度,為形成和諧的班風、學風創造條件;第二,班主任示范,科任教師引導,主動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第三,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提供愛的熏陶,使其感受到教師的愛,以獲得健康發展。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優秀的班主任必然以愛示人,總能細心、耐心地以愛感化學生,為學校傳遞愛的光芒。
4.嚴慈相濟
新班主任接手一個新的班級一段時間后,基本上已經了解了學生的各種情況,在以后的管理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嚴慈相濟”的原則,做到管理張弛有度。古人有云,愛之深,責之切。越是關愛學生,越是對學生負責,班主任教師也就越應該做到嚴慈有度。
一是樹立威信,即班主任在接管一個新班級的前幾個月里要盡量通過日常的早晚自習、課間操、課堂教學來樹立威信,堅決要求學生按班規班紀做事。
二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作息時間,即班主任在前期管理過程中要積極觀察,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以良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以后的生活與學習。
三是加強自我管理,即經過前期管理,班主任要嘗試培養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做到“班主任在與不在一個樣,來與不來一個樣”。慈是基礎,嚴不是目的,嚴與慈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班主任不能為了樹立威信而嚴,而要恩威并重,對不同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采取不同的策略。
班主任管理既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農村初中學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其管理既要遵循普遍的管理規律、教育規律,又要從實際出發,善于觀察,多加關愛。因此為更好地解決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學生叛逆、學習基礎薄弱等問題,班主任教師要與各科任教師一起,積極探索出一條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管理路子,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何世嚴.走近學生 走進心靈——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3(03):119.
[2]梁汝平.和學生一起成長——淺談如何做好農村初中班主任的工作[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9—10.
[3]吳國剛.農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難點與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02).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大洋鎮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