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貴
辯證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總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最銳利的思想武器。辯證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辯證思維,對于領導干部和領導工作十分重要。學好辯證法,萬事皆有度。所謂辯證思維,是指要辯證地看問題,堅持兩點論和兩分法,任何時候都不鉆牛角尖。辯證思維的基本要求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的發展規律。
習總書記系列講話處處體現著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在論述改革時,他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在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時,他強調,堅持兩點論,一分為二看問題,既要看到國際國內形勢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闡述全面深化改革時,他強調,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于進取,戰術上要穩扎穩打。在闡述社會治理時,他強調,管得太死,一潭子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涌也不行。等等。各級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關于辯證思維的講話精神,就是要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學會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的對立統一過程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克服極端化和片面性。
領導干部必須學好用好辯證法。辯證思維要求,領導者必須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形勢。黨的十六大提出,領導干部要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那么,怎樣才能提高領導干部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呢?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為我們提供了開啟這把鎖的金鑰匙,那就是要綜合地整體地系統地全面地辯證地看待形勢。形勢是由條件決定的,形勢是各方面條件的綜合反映。所謂各方面的條件,主要是政治、經濟和人民生活三個方面。領導干部判斷形勢好與不好,主要應當看這三個方面的情況如何。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改善,形勢就好,反之,社會動蕩,經濟蕭條,人民群眾生活貧瘠,形勢就不好。當前,學習貫徹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也必須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待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具體要做到:既要看到成就,更要看到問題;既要增強自信,更要明確使命;既要發展速度,更要發展質量;既要物的發展,更要人的發展;既要立足當下,更要著眼長遠;既要強盛國家,更要富足人民;既要繼承傳統,更要開拓創新;既要反對腐敗,更要保護干部;既要獨立自主,更要合作共贏。辯證思維要求,領導者必須學會從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及其發展的過程。列寧同志曾經講過:“可以把辯證法簡要地確定為關于對立面的統一的學說,這樣就會抓住辯證法的核心。”列寧同志還說:“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抓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中介。我們永遠也不會完全做到這一點,但是,全面性這一要求可以幫助我們防止犯錯誤和防止僵化。”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時候,研究任何問題,都要從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及其發展的過程,堅持辯證法的全面性,避免形而上學的片面性。在中國發展的歷史上,片面性、極端化、絕對化,曾經使革命和建設蒙受過巨大的損失。深刻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改革開放,不能“一手硬,一手軟”;既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又要積極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高度集中、統得過死的計劃體制必須改革,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應當充分發揮,但是也不能因此就不要計劃,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還必須更好地發揮;要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牛鼻子不放松,但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有絲毫放松;要糾正“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思潮錯誤,也不能忽略思想戰線上的斗爭。諸如此類,等等。我們糾正“一手硬,一手軟”,目的是讓軟的一手硬起來,而不是讓硬的一手軟下去。兩手都要抓,兩手又要硬,這就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要求。辯證思維要求,領導者必須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什么叫具體呢?列寧同志曾經這樣描述過:“具體之所以具體,表現為過程,表現為綜合,表現為多樣性。”僅從字面上看,列寧的話有點費解。如果用具體事例來說明就容易理解多了。比如,一塊木頭是什么?回答就是一塊木頭也沒錯。但它還是什么?這就要看具體情況如何了?拿它來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來燒火就是燃料,拿它來挑水就是工具,拿它來和壞人作斗爭就是武器,拿它來行兇就是兇器,拿到法庭上就是證據……木頭還是那塊木頭,卻表現為質的多樣性。再比如,現實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發生在宗教徒身上,有些有宗教徒參與,我們不能籠而統之地把很多問題都簡單地定性為宗教引起的。如果這樣簡單地歸納,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宗教問題擴大化,人為地激化宗教矛盾,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新疆、西藏地區信教的人員很多,如果有問題就往宗教上歸,那會擴大牽扯面,使問題復雜化,客觀上增加解決問題的難度。領導干部處理宗教問題必須始終高舉兩面旗幟,一是維護人民利益,二是維護法律尊嚴。不管什么教,違法就不行。不管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得人人平等。這樣,就能站住理,就能贏得群眾,就能使問題得到解決。世界上有四十多億人信教,不能簡單地籠而統之地都歸結為敵對勢力的滲透和插手,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就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要求。辯證思維要求,領導者必須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點帶動一般,這是領導干部最基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所謂抓住重點,就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去帶動面上的工作。1956年,毛澤東同志《論十大關系》一文,就是成功運用辯證思維的典范之作,通篇閃耀著辯證思維的光芒。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十大關系》的講話,5月2日又在最高國務會議上進一步作了闡述。《論十大關系》的主要內容是: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黨和非黨的關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關系;中國和外國的關系。《論十大關系》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從具體分析社會主義的矛盾出發,通篇閃耀著唯物辯證法的思想光輝,科學地提出和闡明了一系列適合我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和正確方針,是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綱領性文獻,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為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李瑞環同志在天津市任主要領導期間,曾經提出城市規劃十個關系、城市工作五對矛盾,也是對辯證思維的成功運用。李瑞環同志提出的城市規劃十個關系是: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區街規劃與總體規劃的關系;整修與新建的關系;個體與群體的關系;標準化與多樣化的關系;使用與觀瞻的關系;降低造價與提高水平的關系;設計與施工的關系;規范與規律的關系;放開搞活與集中統一的關系。李瑞環同志提出的城市工作五對矛盾是:現實與長遠的關系問題;生產與生活的關系問題;經濟發展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關系問題;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的關系問題;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的關系問題。李瑞環同志是我們黨高級干部中學哲學用哲學的典范,他的著作《學哲學用哲學》上下冊,非常值得一讀。由此及彼,以此類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也需要以辯證思維為指導,妥善處理好一系列關系問題: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問題;素質與結構的關系問題;外引與內培的關系問題;穩定與流動的關系問題;管理與激活的關系問題;政策與機制的關系問題;智商與情商的關系問題;顯能與潛能的關系問題;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問題。這些矛盾,無論是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客觀上都存在著,我們的領導干部和人力資源工作者都必須正確地面對,積極地去化解。基本策略是:后者重于前者。
(作者系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