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俐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協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我們在研究中,充分挖掘家長教育資源,豐富紙雕活動的組織形式與評價方式,提高家長參與紙雕活動的意識和能力;探索利用家長教育資源有效開展大班紙雕活動的策略與途徑,彰顯班級紙雕特色;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和審美意識,促使幼兒在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全面發展。
一、提高家長參與紙雕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1.活動內容的選擇,緊緊結合家長教育資源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有針對性地選擇其中的一個內容,作為延伸,開展紙藝主題周活動。例如,《我們在春天里》的這個主題中,我們就圍繞風箏開展了紙藝主題周活動“歡騰的風箏節”,活動之前,我們請家長利用空閑時間,帶孩子去放風箏,并感受風箏對稱的特點,充分利用了家長教育資源,讓孩子和風箏有了親密接觸。
2.活動的實施過程,請家長積極參與其中
每次紙雕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家長的參與、配合。每當家長參與到活動中,孩子們會力爭表現得更好,操作的時候會更細心、更認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例如,親子紙雕制作活動“鴻山的葡萄熟了”,通過教師簡單而又清晰的講解之后,家長和孩子們就開始動手創作,在合作的過程中,雖然有的家長和孩子會因為材料的選擇、紙雕技能的選擇等發生一些小矛盾,但是他們還是會進行商量,并做出最終的選擇,共同創作出了各種各樣的“新品”葡萄。
3.提供紙雕制作步驟示意圖,為親子紙雕制作創設機會
很多時候,家長們都愿意在家與孩子一起進行紙雕制作,來進行親子間的互動,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促進親子之間的關系。但是,家長們苦于不知道從何下手,所以只能放棄這一想法。于是我們把一些紙雕制作的過程和方法拍成照片,編注序號,制作成紙雕制作步驟示意圖,發到網上,提醒家長不僅可以參考步驟圖,也能以步驟圖為基礎,發揮自己與孩子的想象力,和幼兒一起進行創作。
二、通過家長資源與大班紙雕特色活動的有效整合,促使幼兒在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全面發展
1.幼兒的紙雕技能得到了發展
通過不斷的鞏固,幼兒的紙雕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在豐富、提高。從最初的剪、貼;到學會壓凸、切口推折等技能;到現在,已經能綜合地運用各種紙雕技能,獨立完成紙雕作品。例如,中班的孩子會運用卷、折、切口推切等多種方法表現葡萄的立體效果,根據物體粘貼順序正確使用雙面膠,保持作品整潔;大班的孩子則會綜合運用疊加、壓凸、切口推折等方法表現更具立體感的葡萄,并能根據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順序粘貼一顆顆葡萄,體現構圖的層次感。
2.幼兒的審美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現在,孩子們制作紙雕作品,不再是單純的拼貼。他們會選擇合適的色彩進行搭配,還會在制作的過程中進行布局。例如,在制作“媽媽的表情”時,孩子們做好了五官后,會進行整體的布局,然后再把五官貼上去,使整個畫面看上去比較和諧。家長會有意識地請孩子仔細觀察兒童故事書中的插畫;和孩子一起畫畫,使孩子構圖時能大膽創新,增進對美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三、對有效整合家長教育資源開展大班幼兒紙雕活動的后續
思考
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不僅要有序地推進原定計劃,更重要的是對以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索。
第一,可以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家長真正走進課堂;也可以通過網絡、短信的方式,針對紙雕活動與家長多溝通、交流,讓家長對我園的紙雕活動有一個更系統、深入的了解。這樣,家長就知道如何更好地配合老師,提高幼兒的紙雕制作能力。
第二,在紙雕活動的評價環節中,除了在課堂上老師與孩子自己的點評之外,教師也可以把作品拍成照片反饋給家長,使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紙雕創作能力,可以有針對地強化孩子在紙雕創作方面所欠缺的地方,真正做到家園統一,促進孩子全方位的發展。
在利用家長教育資源有效開展大班幼兒紙雕活動的研究中,我認為對于孩子,應該給他們更多的自由,真正實現他們的主體地位,在教師與家長的指導下,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紙雕作品;對于家長,在幫助他們理解紙雕制作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家長教育資源,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家長真正走進課堂,提高家長參與紙雕活動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