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開平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端,也是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環節,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轉變以往單一的開門見山式的導入方式,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多樣化的導入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為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做出相應的貢獻。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種導入方式入手對如何有效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論述,以期能夠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圖片導入法的應用
圖片導入法是指教師借助相關的卡片來引導學生去了解、思考相關的數學問題,目的就是要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導入質量。因此,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拼組》時,我給學生展示了一些由三角形拼出的各種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一些“樹”“房子”的形狀等等,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三角形的特性,從而使學生在圖片的導入中自主走進課堂,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一分子。
二、問題導入法的應用
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性較強的學科,問題的探究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對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數學素養的培養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素質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要結合教材內容來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以確保學生在主動探究、自主學習中愿意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進而也為高質量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
例如,在教學《除法的運算性質》時,我選擇了“問題導入法”。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一次春游,動物園的門票每張是32元,3名教師組織50名同學去玩,帶了2000元能夠讓全部的學生進入動物園嗎?(2)有1440個玩具,每24個裝一盒,每6盒裝一箱,一共要裝多少箱?……上述的幾個問題與我們實際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熟悉的問題情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問題思考能力,同時還能激發學生進行學習的欲望,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總之,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下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以此為依據選擇恰當的導入方式來提高課堂效率,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馮麗娜.巧妙導入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