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金
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進,“大數據時代”也悄然來臨,并深刻影響著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身處“大數據時代”的教師,該怎樣迎接它的到來。筆者認為需要教師在教育觀念上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數據時代”需要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成長
理念
“大數據”迎來了海量的知識信息、開放的學習時空、模糊的學科界限。我們只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育素養,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裂變級增長的信息,在自我成長的同時,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如果輕視學習,缺乏自我超越,隨著年齡的增大、社會的飛速發展,引以為豪的“一桶水”很快就會干涸。因此,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用我們的知識幫助學生開啟新的智慧,在師生共同成長中,享受教育事業帶給我們的職業幸福。
二、“大數據時代”需要教師采取“精準研究”的工作態度
“大數據時代”雖然來了,可我們往往缺乏用精準數據研究教學的態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總少不了使用“大概”“差不多”等詞語。在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講求“精準研究”,數據雖“大”,落腳必“小”。精準地制定教學目標,精準地制定教學策略,精準地進行教學評價。為了逐步向“精準”靠近,在研究各種教育現象時,我們還應該學習一些專業的教學統計法、數據分析法,從而發現問題本質,采取應對辦法。例如“學業負擔”問題,一直是普遍關注的現象。多年來,國內減負的呼聲此起彼伏,減負的措施不斷出臺,然而,各項措施幾乎都收效甚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習慣抓表面現象,未能精準分析導致作業負擔偏重的根本原因,只有通過大量的精準數據分析,才能找到科學的答案。
三、“大數據時代”需要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情懷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眼中有學生、教學有思想、教育有靈魂。教育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本身往往是冰冷的,但我們在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和使用的過程應該是溫暖的。例如一張考卷,我們不能僅僅看到試題、分數,還應透過試題的設計、學生完成的結果,看到每一名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擁有的成功和進步,存在的失誤與困惑,然后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
“大數據時代”,慕課、在線教育、翻轉課堂、云端教學等教育模式不斷挑戰和改變著傳統教育模式。我們應該在認真學習中思考感悟,立足崗位深入“大數據”,研究“大數據”,掌握教育新技術,形成教育新理念,在改變自我中推動教育內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