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平
摘 要:小學高年級階段是學生數學學習習慣養成、思維模式轉換的關鍵時刻,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引導,創造性思維的拓展,注重解題過程的跟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能力
小學生進入高年級已經適應和熟悉了學校的學習環境,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模式,隨著其心理和生理的變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方向也應隨之改變,為今后學業的發展、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
一、開拓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應根據新課標要求,對教學思路進行多方延展,培養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使學生不僅掌握某一知識點,學會解題,更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開拓性和創新性,課堂上通過學生之間開展討論、觀察和分析的形式,實現問題的應用和拓展。引導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由簡單的四則運算應用題向多種知識融合,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法則的推導、性質的應用,學習不再是孤立的數學式的思考,而是對數學知識的整合加工,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重視過程培訓,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課堂教學中應由重視解題結果轉化為重視解題過程,改變學生以往過于注重練習答案的習慣,著重掌握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學生的解題思路、發現和思考問題、采取策略和方法應用的過程,課堂上幫助學生以直覺、猜想、預測的形式進行推理,運用不同的知識點和不同的解題策略進行推敲,教學中注重課堂的交流,深入理解學生的思考習慣、計算程序,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錯誤,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運用傳統的解題模式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應用題的傳統教學方法包括圖形法、分析法和綜合法,教學中應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相互融匯,相輔相成,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圖表演示等方法,幫助學生找到做題的思路和線索,合理運用聯系、想象、猜測、估算、驗算等解題策略和方法,進行適當模仿,加強練習,提高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提高應用題解題的有效性。
四、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數學教學最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創設問題,鼓勵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由無意識的思考到有意識的創新,在教師肯定的鼓勵和認可下得到了強化,進一步加強了數學思維和和創造性思維的融合,從對問題的不理解、質疑到分析問題,再到發現線索、實現突破,推進了學生思維創造性的演進,讓學生的思維在民主和自由的學習氣氛中前行。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現狀,進一步加強引導和鼓勵,在實踐操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學品質的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楊熊兵.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J].學理論,2013(17):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