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衛強
摘 要:字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應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借助文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詞語,與文本對話,與生活對話,在字詞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發展語言。
關鍵詞:基礎;貫穿;發展
一、培養小學生學習字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從何而來?從學生自己不斷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中而來。因而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引導他們去解決。只有學生自己發掘,才可以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寶石。
二、運用工具書,培養主動識記字詞的好習慣
在這個信息發達、網絡活躍的年代,孩子們已沒有查閱工具書(字、詞典)的習慣,預習時若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急忙翻看與課本配套的《一點通》《字詞句段篇章》等之類的參考書,為了解決這一根本問題,每接到一個新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學生每人必備一本《新華字典》或《新華詞典》,在預習時不但要認字標音,組至少三個詞,還要了解字的前三個字義。通過這樣不斷地引導、訓練,學生查閱字典的速度越來越快了,而且逐漸地養成了一種好習慣。
三、多媒體,讓詞語教學“有景”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于他們準確生動地理解。如象形字的教學,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其演變過程簡單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了,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
四、在生活中尋找途徑,提高識字效率
學生所認識的字,多數都來自于他們的生活,豐富的生活體驗為學生識字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幫助學生積累字詞。如,書報、商標、廣告、公共汽車站的站牌、故事書中的漢字等都成為孩子識字的好教材。學生通過圖畫,揣摩句意,積累不認識的字,并通過請教別人、查字典等辦法認識生字。這些識字方法自由、分散,靈活方便。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字詞,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欲望,培養識字興趣。
字詞教學要注重教學方式,以多種多樣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識記、理解。“授之以魚,不如教之以漁”,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識記字詞,更重要的是使他們掌握這些方法并逐步運用于今后的閱讀學習中。
總之,字詞教學應滲透在知識的傳授、能力培養、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陳貴軍.小學語文字詞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