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公共藝術得到了廣大藝術家和居民的關注。為了推動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發展,需要認清其發展現狀,并將當代裝置藝術融入其中。從而為藝術家提供更多的創作空間,推動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發展,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審美享受和便利的生活條件。
關鍵詞:當代;裝置藝術;城市;公共藝術
裝置藝術是人類思維的產物,是一種能夠體現社會歷史文化發展過程的藝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在精神文明上的追求。裝置藝術具有自由的形式與獨特的創意,得到了廣大藝術愛好者的關注。在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中融入當代裝置藝術,成為城市設計者的一種新選擇。
一、城市公共藝術在國內的發展現狀
公共藝術的概念在我國出現較晚,但近年來我國的公共藝術發展迅速,特別體現在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上。我國的城市公共藝術于20世紀90年代進入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層出不窮,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日趨多元,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公共藝術向著大眾化、個性化、商業化的方向發展。城市公共藝術品呈現在城市的街頭巷尾,并表現為不同的形式。街道兩旁隨處可見的路燈、綠化帶,商業街區的宣傳欄、市民廣場的雕塑,等等,都是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一部分,也是能夠起到實際的審美作用和便民作用的建設。無論是何種形式,都是在政府部門的政策指導下,以居民的需要為基本理念設計的,這是一種將中國的當代文化運用到實際建設中的應用。
同時,我國的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也在朝著制度化與法制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城市專門設立了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管理部門,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也組織了相關人員制定關于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規劃,將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作出較完善的規定。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的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也向信息化的方向發展著。部分有條件的城市還涉及了專業的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網站,給更多的設計者提供了交流的空間,也讓居民能夠更方便地參與到城市建設中來。
不得不說的是,我國的城市公共藝術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整體上是以一種進步的、與國際接軌的狀態發展著,并逐步走向成熟。
二、裝置藝術融入城市公共藝術的原因分析
(一)大眾審美的提升
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人們對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在逐步提升。隨著我國各方面發展與國際的接軌,傳統的審美觀念逐漸融入到國際進程中,單純的傳統設計已不能滿足廣大居民的需要。大眾審美水平的提升,使他們更加看重具有實用性、獨特性、現代性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公眾審美水平的提升使得相關設計者在進行設計時會更多考慮到公眾的需求,讓整個設計過程盡量滿足公眾的需求。裝置藝術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利用有限的資源,將設計者和公眾的情感融入進去,創設出一種具有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作品。因此在城市公共設計過程中加入裝置藝術,更能貼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使整個城市的文化氛圍更具有人文性,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二)傳統觀念的轉變
城市公共藝術建設大多是靜態的,而這些靜態的藝術作品會在城市中數十年,甚至在更長時間內都保留同一形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了新鮮感。而長時間缺乏變化也會與城市的發展進程脫軌,起不到為城市化進程錦上添花的作用。特別是城市公共藝術建設大多數是以一種被欣賞的形態出現,缺少與居民的情感交流。而傳統觀念的轉變,打破了傳統的藝術設計形式,這就需要將當代裝置藝術融入到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之中,給大眾更多可選擇的余地,并加強藝術作品與居民之間的情感交流。
(三)科學技術的發展
科學技術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在現代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之中得到了運用。特別是大中型城市中,各類燈光技術、影音技術被廣泛應用。現代裝置藝術是以一種多樣性和具有高科技性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并且具有十分突出的互動優勢??茖W技術的發展使裝置藝術從室內走向公共空間,將室內設計中簡潔、溫馨的元素也運用到城市公共設計之中,對公共設計可選擇的主題與表現形式進行了擴充,給大眾更多的新鮮感,也讓城市化建設能夠緊隨時代的發展步伐。
三、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藝術中的應用
裝置藝術融入城市公共藝術的建設之中,能夠成為城市發展與居民生活進行交流的橋梁。它將自身具有的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展現給廣大城市居民,讓城市居民的生活與工作更加豐富多彩,這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減輕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
(一)裝置藝術與城市公共藝術的協調統一
一個好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是需要與城市的發展進程和發展現狀密切聯系的,要貼合當地居民的訴求,還要有一定的發展和改造的空間,能夠保證不落后于城市今后的發展。而裝置藝術融入到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之中,也需要與其協調統一,不能僅僅將自身具備的各項優點無節制地大肆發揮。裝置藝術與城市公共藝術只有在達到和諧統一的條件下,才能給當地居民帶來審美享受。
二者的統一離不開好的規劃。在進行設計之前,相關工作者要做好該城市信息的調研工作,并針對所需對建成的設計具備的功能、所處地理位置、針對的群眾階層作出系統的分析,盡量使作品達到滿足更多城市居民需求的目標。
城市公共文化建設工作的設計過程需要滿足宣揚城市的特點、便利群眾的生活、美化城市的環境等需求,同時也不能忽視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在進行了一個系統完善的設計規劃之后,整個設計工作就投入到了城市的建設之中。在進行城市公共設計的建設時,需要隨時關注政府下達的各項章程以及本地區在建設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從而及時對設計規劃作出調整,避免出現失誤,并能夠保證建設的順利完成。建設完成之后可以及時了解群眾的意見,做好民意調查,便于以后其他的城市公共設計的建設工作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在整個的設計、建設過程中,要將現代裝置藝術的相關理念融入進去,為城市公共設計提供更多的可選擇余地,形式與內容都達到創新的目的。
(二)設計過程中保護城市優秀文化資源
城市公共設計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城市的美,推動城市化進程而進行的,這就需要在進行相關設計與建設過程中保護和利用好城市已有的優秀文化資源。每個城市無論其發展歷史的長短和發展速度的快慢,都會有一定的優秀文化存在其中,這就需要相關設計者在進行設計之前對城市優秀的文化資源進行考察與搜集。這些資源可以是獨特的自然風光,可以是悠久的傳統習俗,可以是書籍、圖畫、雕塑等藝術作品,也可以是有著長遠影響的英雄人物。在設計過程中要選取這些要素最突出的部分,盡量融合進去。特別是現代裝置藝術,其形式更加活躍,對情感的表達更加直白,可以將其優點充分發揮出來,在設計中得到體現。
例如在旅游城市,可以選取其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或者建筑物,將其進行縮小再建,設計出一種與現實景觀相類似但又具有藝術張力的雕塑、建筑物等裝置品,擺放在城市的中心地帶,讓每一位居民和其他城市的游客能夠在進入這個城市的第一刻接觸到其最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從而將本地區的特色資源推銷出去。
而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可以將其古建筑進行修繕,并在其周圍建造能夠與現代社會達到過渡或者隔離作用的建筑物,為其創設一種神秘感,并增強其與現代社會的融洽性。而一些古老的民居則可以直接進行加固,改造成可供居民在外圍進行觀賞的具有展示意義的藝術品,通過一種靜態的方式向每一位見到它的人講述這座城市曾經的發展歷程,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三)當代裝置和城市公共藝術密切貼近大眾
城市公共建設不僅僅是為了美化城市,還需要融入到大眾的生活之中,為居民提供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價值。城市公共藝術是以城市空間為載體,以大眾的需求為內在意義,要能夠培養居民的審美素養,減輕生活與工作的壓力,并盡量做到多種功能。城市公共藝術和當代裝置藝術都要具有一定的平民化情懷,考慮最大范圍的大眾的審美水平,不能一味追求藝術美感,而使作品脫離居民的欣賞范圍。
在進行城市公共設計時,要給大眾一個參與其中的機會。可以在建設之前給出一個涉及的主體,面向全體大眾征求意見,并將大眾的意見進行整合,選擇出合理可行的方案融入到原本的設計中。這一過程還可以讓設計者認清大眾最切實的需求,如此設計出來的作品才會被大眾所接受,同時需要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隨時接待群眾對本城市的建設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合理的部分要對原本的設計作出改進,不合理的部分要予以解釋,這樣才能讓大眾得到一種主人翁的感覺,才能對今后政府下達的各項工作予以支持。同時還要注意現代裝置藝術是整個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針對大眾的需求作出更好的設計,承擔起設計成品與大眾進行情感交流的義務,讓整個城市建設能夠面向更廣大的群眾。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公共藝術建設是城市化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其更好地建設離不開當代裝置藝術。當代裝置藝術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再現,對群眾情感的承載,都能夠滿足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群眾對物質與精神的需求。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建設中的融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對其更好地運用則離不開與城市公共藝術的協調統一。此外,還要注意在整個設計過程中,保護城市優秀的文化資源,還要要密切聯系群眾,從而達到滿足群眾需要,美化城市環境,推動城市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旻.公共藝術介入城市文化建設的形式[D].江南大學,2013.
[2]伍迪.裝置藝術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互動性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14.
[3]胡玉多.裝置藝術在當代設計中的介入現象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4.
[4]孫川.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環境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4.
[5]鄧睿.互動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的運用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4.
[6]張昕.當代城市公共藝術與區域環境的關系模式研究[D].東華大學,2013.
作者簡介:
宋陽,吉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當代藝術與新媒體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