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
摘 要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全面健身熱潮的興起,加速了國家體育設施建設的進程。但是總體來說,當前城市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發展速度還是落后于中國體育健身事業的發展。本文立足于城市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發展,從困境和對策兩個方面,對我國當前城市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共享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為城市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共享的實現和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 城市 體育設施 資源共享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9-040-01
一、城市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共享的困境
(一)體育管理體制方面
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作為我國體育資源的組成部分,一直被當成重要的國有資產進行著嚴格的行政體制化的管理。首先,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分配完全是按照國家政府部門的計劃和財政投入來執行,忽視體育設備市場的供給和相關消費人員的需求。其次,在忽視市場配置體育資源作用的同時,由于“條塊分割”事權分離現象的存在,使得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在同等環境中在不同主體之間的自由流動受阻,這也讓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分配上的失衡加劇。
(二)市場經濟體制方面
以前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階段建設的體育資源大多建設在人們工作的工廠和居住的單位中,在人們生活區域和公共區域內的建設較少,所以把原有體育資源直接轉變為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可能性不高。同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筑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的勃興,人們的居住環境比以往的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人們對于小區內部和學校內部的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需求激增,但是部分經濟發達的地區的有更多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對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建設中,因而具有較好的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共享機制,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建設情況卻不容樂觀,出現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匱乏的現象。
(三)政府城市管理方面
城市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的資金來源于國家財政部門對于公共體育資源的專項撥款,其建設的目的是為了給人們提供更好的鍛煉環境,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讓城市的人文環境變得更美好。但是部分地區的政府在進行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配置時,出于對政府政績的過分追求,造成在進行城市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過程中出現盲目配置和重復性配置的不良情況,造成國家資源的無形浪費。同時,部分政府在進行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出現“重配置、輕管理”的現象,讓許多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因為疏于管理,出現“年老失修”的質量問題,無法有效的給城市居民提供體育鍛煉方面的幫助。
二、城市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共享的對策
(一)實現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整合
面對當前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共享機制的缺乏和政府部門對于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管理的缺失,國家可以通過加強對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制度建設來加以調整和完善。首先,通過制度法規的建設,讓不同地區的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能夠有找到相應的產權主體,讓當前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歸屬混亂和部分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無人管理的情況得到一個肅清。其次,政府在進行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管理的時候,要更多的突出資源的公益性和共享性特征,讓更多的城市居民參與到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共享方式的討論中,使用讓城市居民更樂于接受的形式來進行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共享的管理工作。讓公益性共享和營利性共享兩者協調發展,促進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共享的進步。
(二)加強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補償
雖然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是國家公共資源,但是這并不表示,人們在日常的使用中就可以隨意對體育設備進行破壞或者進行無償的使用。對于公益性共享情況下的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要加強體育設備質量安全的定期核查,減少因為時間因素和人為因素造成的設備隱患,加強對體育設備的成本補償機制,同時要用規章制度的形式或加大宣傳的形式,加強城市居民對公共體育設備的愛護,如對隨意破壞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者進行相應的處罰等。對于盈利性共享情況下的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要加強對體育設備耗損與折舊的會計核算,讓設備資源的服務價值和其實際的成本保持一個可控的范圍內,有效降低盈利性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價格,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
三、結語
在我國公共體育資源總量有限的情況下,如何讓有限的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可以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能,讓人們對于健身運動的需求得到滿足,是擺在現代化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它的有效解決與否與人們的生活、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筆者相信要抓住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共享的關鍵性主體,從管理者、使用者、投入者的不同角度,展開對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整合梳理,加強對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成本投入,城市公共體育設備資源的共享一定可以得到實現,我國的公共健身事業也一定可以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滬杭.住宅小區公共體育設施規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04).
[2] 汪全勝,黃蘭松.論公共體育設施的供給及制度保障[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09).
[3] 寇冠.小型公共體育設施的管理現狀與分析[J].才智.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