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運明
【摘 ? ?要】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學生形成初步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啟蒙課程,對于學生行為標準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我對目前我國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現狀作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改進意見,希望能為廣大小學教師的思想品德教學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小學生 ?思想品德 ?教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122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我國教育的希望。正如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所言:“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可見,廣大教師在提高青少年受教育水平的同時,思想品德的教育也不能忽視。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處在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對他們的思想品德開展良好的教育對于他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廣大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健康的,他們天生就具備真誠、善良、正直、勤勞的優良品質。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小學生將會面臨許多不健康的、消極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這非常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絕大部分小學生缺乏恰當的思想品德教育,那么,那些“日流”、“韓流”的盛行,將可能使學生從小就迷戀明星、盲目攀比;網絡的流行,將可能使學生沉迷游戲,荒廢學業;新的“讀書無用論”的盛行及現在小學生繁重的課業壓力,將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即使小學生能排除很多外界環境的干擾,保持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在教育領域,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影響著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提升,這里,我們簡要總結一些主要問題以供廣大小學教師參考,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一、觀念上不重視
很多小學的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存在著不合理的認識,他們認為小學生學習的關鍵是提升文化修養,對于思想品德的提升,則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充分認識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關鍵性,只將學習成績作為考查學生的唯一標準,忽視了思想品德的培養和提升。殊不知,諸多學士和碩士乃至博士的的思想品德也不一定非常高,像很多年前的“馬加爵事件”就是典型例證。因此,思想品德的教育應當從小學階段開始,而且要擺在比較重要的位置。
二、教育方式陳舊
現在許多小學教師認為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在教學中貫穿空洞的說教,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還可能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例如,學生表面乖巧聽話,內心叛逆,在校期間順從教師的教導,離開校門就為所欲為。這就是教師沒有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結果。
三、教育內容單一
這一方面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僅僅停留在教材所囊括的內容上,沒有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展開教學,教學方式也主要以說教為主。忽略了學生實際的教學是不能真正的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的。
因此,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小學教師來說是理論性和實踐性結合比較緊密的活動,而且也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工作。這里我們簡要地提出幾項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方法,以供廣大小學教師參考,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構建完善的思想品德教育體系
小學生作為現實社會人,與社會的接觸是經常性的也是必須的,這就說明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也應該是開放性的、全方位的。學校要與社會各界緊密聯系,密切交流,共同為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出努力。例如,教師可以建立假期期間的學生思想品德跟蹤制度,經常性地與家長溝通交流。對于那些父母外出打工,日常生活由爺爺奶奶照顧的小學生,教師更要與他們的父母取得聯系,畢竟學生的父母相較于學生的爺爺奶奶來說,教育理念更能貼近教育的需求,而且溝通交流也更為順暢。對于學校周圍的存在的網吧,教師要經常性地檢查監督,發現問題時,要及時和學校或者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系,正確及時地糾正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但是,這并不是說教師要摒棄網絡,而是要恰當利用網絡資源,例如為學生推薦積極向上的思想品德的教育網站,將生動活潑的思想品德知識以網絡圖片或者音頻、視頻的方式傳達給學生等。
二、以多元的方式展開思想品德教學工作
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教師應當盡量多地以生動活潑的活動為載體,寓教于樂,轉變傳統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推進教學任務,要做到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滲透。例如,進行歷史人物的紀念活動,相關事件的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參觀訪問、講座報告等活動,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家、愛文化、愛人民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既愉悅了身心,還了解了歷史知識、提升了文化素養,自己的思想品德更是得到了提升。
教師要明白,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需要從小開始培養,不能僅僅將其看作是自然形成的過程,要在小學階段就幫助學生樹立為了祖國的明天努力奮斗的信念。由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教師之間互相配合,在語文、數學等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其中。
三、重視思想品德的階段性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區別于其他課程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它的第一目標是“以人為本”,要求教師重視每個學生個體,對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都要密切關注。尤其要認識到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生變化的階段,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如果這個時期父母離異或外出打工,很容易影響學生的成長狀況。因此,教師要多給予小學生關愛,多角度、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在學生情緒和心理狀況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及時了解并給予恰當的干預。同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在各方面取得的進步。對于學生的缺點,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改正;對于學生的失敗,教師要悉心指導,幫助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體驗。并且在學生驕傲自滿時引導他們確立更高的目標。
教師要重視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的動態發展狀況,把握恰當的時機,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要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化解小學生思想上的疑慮,從而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持續推進。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僅重要而且非常繁雜。面對社會發展帶來思想品德上的負面沖擊,面對因家長外出打工等不利于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外部環境,每一位小學教師都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積極應對挑戰,迎難而上,以耐心、細心的思想品德教育行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形成明辨是非善惡的行為標準,引導學生不斷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養,并且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