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宏
有效性是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學的有效性是在實現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教學效率和教學效益最大化。這種追求不局限于完成教學任務,更多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逐步加強,從而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也在不斷地嘗試與實踐,認真學習,科學把握教育新理念,盡可能地讓自己的教學更高效。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教學的基礎
學生對數學有學習興趣,才會有學習數學的動力與積極性,教師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兒童主要依據色彩、聲音、圖片進行思維的這一特點,運用色彩艷麗的教具或者常見事物進行輔助教學。也可依據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安排課堂40分鐘的教學內容,新鮮有趣的課堂是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關鍵。教師運用學校的多媒體進行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加生動形象的講解,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對數學的心理緊張感。比如:在進行無限循環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先給同學講一段循環的兒歌: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有幾個,我來數一數,12345。運用簡單有趣的兒歌來引出課堂的題目,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好奇。教師對學生提問:想一想兒歌與循環有什么聯系呢?學生帶著好奇與疑問與老師一起給無限循環下定義。無限是沒有盡頭,兒歌可以永遠說下去,循環是周而復始,兒歌的幾句話來回交替,所以得出無限循環是沒有盡頭地來回交替。教師要理解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提高。
二、改進教師教學方法,有效教學的關鍵
教師要認真觀察與總結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學習模式,掌握熟知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量體裁衣,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生生、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學習,一起進步。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均得到數學基礎知識的積累與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使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給學生教授分數這類比較抽象的問題時,要學會把抽象的概念變得更為具體。利用餅干進行分數教學,讓學生把一塊餅干平均分給幾個同學,分給兩個同學是1/2,兩個1/2相加等于1。把抽象的分數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體會分數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分數計算的法則。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具有實用性,可以把自己從書本上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當中,既鞏固了分數的知識,又了解到合作與交流的核心就是與他人分享,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教學的關鍵
教師要打破陳舊課程的束縛,在教學設計中用心研究提出值得學生探究的問題。例如:在講授“積不變”的乘法知識時,教師應該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直接對這個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在對學生說明了課堂題目之后,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出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如:“積不變與上節課學過的商不變有什么不同?你們對這個課堂題目有什么疑問?”讓小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幾分鐘,提出許多對課堂題目不同的問題。再通過小組討論,積極踴躍地探究自己或同學提出的問題。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提高了,在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中享受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教師也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結束第一輪的問題自主探究學習后,要接著提出新的問題,探究課堂題目的重點,“要讓積不改變有哪些條件呢?”接著,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例題“5×7=35”回答問題,并提出答案的依據。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變了傳統的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
四、建立錯題檔案,有效教學的保障
自小學科目中增加英語學科以來,我們明顯發現學生的學習變得緊張起來,一部分學生顯得力不從心,如果數學教學還是用傳統的一套方法不斷地炒冷飯,在反復的糾錯中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的話,那不但不能提高學習質量,更是讓學生變得疲憊不堪,從而逐漸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基于此,我們應該想辦法讓學生減少重復學習,那么平時建立錯題檔案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每次單元測試后,我會讓學生將錯題整理到筆記本上,并標注出正確的解題思路。每個學生都有差異,一言堂只會抑制學生的個性發展,有了錯題檔案以后,每個學生的復習都有了針對性,每兩周,我們都會進行一次溫故,將錯題重新做一遍,對于學困生,我們組建了互幫小組,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對學困生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實現共同提高。這樣的學習,受學生歡迎,也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通過實踐證明,學生犯同樣錯題的概率變小了,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盤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