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
【摘要】近些年,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研究中,現(xiàn)代圖式理論已然成為了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指導理論,并且在運用的過程中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果。然而通過對此理論逐步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在當代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普遍的存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對兒童知識經驗的關注不足、閱讀教學形式單一,導向單一、閱讀教學的技巧指導嚴重欠缺等等。本文主要是根據(jù)現(xiàn)下小學語文閱讀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在已有的圖式理論指導下的深入研究。
【關鍵詞】圖式;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近些年,閱讀教學已然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也是有利于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運用手段。然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少、慢、差、費”等問題,嚴重的制約了小學生們閱讀能力健康茁壯的發(fā)展,這就要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切要以實際出發(fā),根據(jù)符合于小學生閱讀能力健康發(fā)展的圖式理論來深入探究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種種問題。
1.小學生閱讀教學現(xiàn)狀與圖式理論
閱讀是選擇閱讀者對被閱讀對象知識的認知、理解、思考及吸收的一個復雜的過程。是現(xiàn)階段人們日常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腦力活動,是人們了解知識、從事學習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徑之一。現(xiàn)代社會中幾乎所有的信息都來自于人們自己的閱讀所獲取到的,閱讀已經成為了人們了解社會,獲取外部信息的一個主要方式。但是,從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分析,其一直存在著一種“高耗低效”的不良現(xiàn)象。在1993年的時候,華東師范大學受國家教育委員會正式委托,開展了“全國義務教育學生質量的抽樣調查”得到的相關結論便是: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雖然有著上升的趨勢,但是總體水平仍然處于較差的程度,其中語文閱讀能力更是“差中更差”。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所處于的總體水平差距較大,同時還普遍的存在著缺乏一定的閱讀技巧與閱讀的方法,知識的認知遠遠大于理解,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大幅度低于知識的識別能力,認知與記憶強過綜合運用。二十年的時光悄然度過,曾經呂淑湘先生所言的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分析的不良現(xiàn)象是否得到有效的改變,如果改變不大或是沒有得到改變,又該如何利用圖式理論的新研究成果解決現(xiàn)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人員所務必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圖式是知識的表征方式,是“大腦按一定主題組建的知識單元”,用來“表征、組織和解釋自己的經驗和指導自己行為的心理結構”,人們在處理及理解外界的各種信息都需要通過大腦中的圖式,然后依據(jù)大腦中存在的圖式來解釋及預測、吸收、組織外界的信息。圖式理論將閱讀理解為文字符號的解碼以及讀者根據(jù)大腦中的圖式理論進行知識的重建的過程,并且在此過程中圖式理論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在閱讀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的讀者都會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對待態(tài)度及各種期望投入到其中,導致讀者會因為在閱讀過程中因閱讀的方式及目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知識解讀。
2.小學語文圖式閱讀教學的理論基礎
小學生閱讀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連續(xù)性的過程,但是在小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中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認知能力發(fā)展特征,既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可變性,1995年的時候,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對其個體的認知能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了科學合理的深入性研究,從而發(fā)現(xiàn)了兩個存在著的重要的問題,“同齡兒童的答案中存在相似的錯誤”,并且“錯誤隨年齡的增長呈現(xiàn)規(guī)律性變化”這一問題的發(fā)現(xiàn)說明兒童的認知能力發(fā)展是呈現(xiàn)出一種逐漸上升的趨勢不斷變化的。皮亞杰從認知圖式的性質出發(fā)。把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劃分為了四個重要的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感知運動階段指兒童在剛剛出生0-2歲左右,是處于一個感知運動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兒童主要是以身體的發(fā)展為中心。用感覺及運動來感知認知周邊的世界,0-2歲左右兒童所具有的能力只是一種圖式認識;前運算階段指2-7歲左右的兒童,這個階段的兒童身體不再是主要的發(fā)展中心,開始能夠憑借語言以及各種其他的手段來表達事物,但是在認知判斷方面還是直接接受思維的影響與支配;具體運算階段指7-12歲左右的兒童。兒童對于周圍世界的認知發(fā)展在7-8歲時期是一個轉折點,在7-12歲階段兒童已經能夠借助于具體的事物。從而建立起一般的認知邏輯結構。形成初步的認知邏輯思維;形式運算階段指12-15歲以后的階段,抽象思維在腦海慢慢燃起,并且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思維的形式與其內容出現(xiàn)了嚴重分離,這個階段的兒童能夠根據(jù)條件運用抽象的表征語言或符號及假設方式進行形式運算。
3.圖式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圖式理論主要是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組建成立的知識單元。并且能夠運用到范圍較廣泛的情境中,是學習者構成認知能力的標準知識結構,也是對外界信息與知識進行加工的基本框架。讀者在閱讀時根據(jù)圖式理論務必要具備以下的兩個條件:讀者在閱讀讀物的時候應該具備相應的圖式理論體系;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與閱讀資料相關的圖式理論務必成功的被激活。所以,想要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能夠得到提高,其關鍵就在于構建合理完善的閱讀提示理論體系,并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將圖式理論完美的激發(fā)出來。(1)、構建圖式,奠定閱讀基礎。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還處于一種起步的階段,圖式理論在此階段中也得到不斷的發(fā)展,心理學家將圖式理論主要分為內容圖式、形式圖式以及語言圖式等。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展語言圖式;典型示范,構建形式圖式;主體總結,豐富內容形式。(2)、完善圖式。發(fā)展閱讀技能。“圖式是主體內部的一種動態(tài)的、可變的認知結構,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產生并不斷的發(fā)展。”“再認性同化”,類比分析。求同存異;“概括性同化”,蕓萃總結,拓展認知。
總結:
隨著現(xiàn)代式的圖式理論運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從思維邏輯來認識與了解周邊事物與外界信息。不僅體現(xiàn)出新課標中的“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并且在現(xiàn)實的教學過程中起到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萍 圖式理論指導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文教資料.2012-12-25
[2]李國忠 圖式理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語文建設.2013-06-20
[3]黃斐 小學語文閱讀圖式專題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