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婕
2013年江蘇省高考作文題目為《探險者與蝴蝶》,此材料來自一篇名叫《輕一點,別點蠟燭》的哲理小品文,原文在結尾指出:“我們從來不知道,原來……整體環境帶來巨大甚至是長遠的變化——所以,請記得,面對這種脆弱的小環境,請輕一點,別點蠟燭!”
讀了文章,筆者不禁由“蝴蝶”聯想到學生,把“探險者”看作是教師。筆者反省,我們是影響蝴蝶的“探險者”嗎?我們有沒有做一些看似不經意的舉動,而這個舉動影響了學生。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多少國家想盡辦法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而我們探險者不經意的“蠟燭”,卻毀了可憐的“蝴蝶”。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的調查顯示,在21個被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由此帶來的蝴蝶效應是,中國成了整個世界的手和腳,只能進行加工制造,而世界真正的思維,頭腦,就是屬于那些擁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達國家。
那么,如何把學生喪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重新培養起來、小心呵護呢?我們究竟要做怎樣的“探險者”呢?這個話題比較大,我就從小處說,就可以在寫比喻句中保護、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一、點一盞閱讀的燈,照亮“蝴蝶”的視野
閱讀能拓寬我們的眼界,得到更多的創作靈感和啟發。在自己閱讀的同時,我也挑選適合孩子的童書讓孩子也來閱讀和摘錄,這個學期我挑選的是法國作家儒勒·列納爾的《自然紀事》,這本書里有非常動人的特別句子,我和孩子一起讀,一起整理有意思的句子。
蟲:快看啊,這里有一條,長長的、直直的,美得像一根面條。
孔雀:他拖著自己長著無數眼睛的燕尾服,望眼欲穿。
翠鳥:在細長的釣竿上,似乎盛開著一朵藍色的大花,將釣竿壓得有些彎曲。
螞蟻:這許多333333333333……直到無限。
蝴蝶:一份漂亮的情書被折了起來,它還在飛呢,尋找著花兒的住處。
……
這樣的自由閱讀方式打開了學生想象和創造的一扇窗,讓學生汲取大師們的精華,為自己的創作做好積淀,也擴寬了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了解很多作家也在嘗試不拘一格、別出心裁地創新,才能寫出如此有靈性的句子,從而自己也可以在平時留心觀察,用心揣摩,從而為創作做好準備。
二、拓一片自由的地,展開“蝴蝶”的翅膀
豐富的閱讀之后,就是孩子們自由創作了。在學習蘇教版第八冊《蘋果里的五角星》的時候,筆者剛好和孩子一起讀《自然紀事》,大家一起討論,什么是創造力,創造力其實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寫比喻句的方式。筆者讓孩子不要總是寫一成不變的比喻句,鼓勵孩子從學完這篇課文開始,以后凡是遇到寫比喻句的題目,就不要寫重復的,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地去創編,如果實在自己編寫不出,可以使用摘錄的《自然紀事》中的比喻句,孩子們非常喜歡。我們一起整理了《自然紀事》中所有有創意的比喻句,做成了閱讀卡片,學生也自己創編了很多有意思的比喻句。
學生創編的比喻句:
雨滴:從天上掉下來的迷你玻璃彈珠,會砸到哪個小腦袋。
鵝:很像數字2,2222222……很多很多。
刺猬:哪兒來的菠蘿蜜,不知道能不能吃。
小雞:黃色的小雞就像一只只乒乓球。
吊蘭:吊蘭的葉子像一條條細細長長的綢帶,在風中漂浮。
雨后:雨后的草地百花齊放,像一塊剛浸過水的花頭巾,連露珠都是五顏六色的了!
星星:就像大海里的航燈,依稀而又明亮。
《蘋果里的五角星》這個故事發生在美國,當那個孩子用與眾不同的方法切開蘋果發現里面的五角星時,他的老師“十分隆重”地表揚了這位學生,認為這是一個“極其偉大”的發現。而當我們的孩子們寫出別具一格的比喻句時,我們也應該要大力肯定和表揚孩子們大膽思考、打破常規的創新精神。看著那些被“蠟燭”驚動的“蝴蝶”,能又一次展開翅膀,飛翔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想象天地中,是多么令人激動,希望“探險者”能保護他們,讓他們飛得更歡暢,飛得更無憂。
三、擁一雙伯樂的眼,欣賞“蝴蝶”的獨特
在電影《尋找夢幻島》中,一個小男孩躲在公園的長凳下面,當作家問他為什么躺在下面時,小男孩說:“我被邪惡的喬治王子打入了地牢。”作家說:“或許我可以悄悄地給你塞把鑰匙。”如果換成一般的家長,可能會說:“趕緊出來,胡說八道些什么!”而這位作家如此尊重孩子的想象,能走近孩子,讀懂孩子,成為孩子的知音。我們老師和家長,也應該從每一件小事中鼓勵孩子想象,讓孩子越來越愿意創新,越來越樂意創作。我們老師、家長要給“蝴蝶”營造鼓勵創新、肯定獨特的環境,尊重每個孩子的思維方式,提供能夠發揮學生想象力的活動,接受孩子看待事物的不同傾向,讓孩子為自己獨有的想法而感到自豪。
“探險者”的“探險”之路是漫長而艱辛的,夢想與現實總是有著差距的,而這靜悄悄的革命,只要能給那些“蝴蝶”一點正面的影響,能呵護他們的創新精神和想象能力,那也算是“探險者”的功德了,希望筆者幾根小小的蠟燭能給一個洞穴的整體環境帶來巨大甚至是長遠的變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