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猛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師德教育在教師教育中的重要性越發突出,然而如何搞好教師教育實施中的師德教育、提高師德教育的實效性是當前大多數教育學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以教師教育實施中師德教育的實效性為探索主題,建議相關的教育學工作者,在進行教師教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師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每個環節;同時設立免監考制度和師德實訓基地,促進師德教育的落實;最后改革當前教師教育的課程考核模式,突出師德養成評價環節,進而促進教師教育中師德教育實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教師教育;師德教育;實效性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眼中,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在社會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教師的行為影響著他所教導過的學生,而他的學生又會影響到其他人,最終這種影響很可能擴散到整個社會。所以,教師的道德觀念和行為不僅代表著教師個人的職業素養,同時也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有重要影響。教師教育作為我國教師人才培養的搖籃,其師德教育好壞直接關系到未來教師的質量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基于此,筆者嘗試對教師教育中師德教育的實效性做出簡單的探索,僅供參考。
一、將師德教育滲透到學科知識教學之中,促進師德意識的形成
在教育學教材中,有著十分豐富的師德教育內容與資源,但是如果僅是簡單地直接這些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其教學效果是很難達到理想目標的,所以我們需要對教育學教材中的師德教育內容和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與提煉,將這些內容的師德教育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在緒論課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對在職教師師德意識的培養,深化其對教師師德的認識,讓其正確和深刻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教育職責,促使其在執教、施教過程中能夠以專業的教師標準來要求自己、管理自己。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增強教師對教師這個職業的使命感;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促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堅守自己的職業原則。
要想將對在職教師的師德教育滲透到教師教育中的每個環節,教育者在實施師德教育時應對教材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考量,進行有針對性的師德教育。比如在學習與教育的功能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師德教育的開展則可以選擇從教師的職業性質和教育的社會價值為入手點;而在學習與“教師與學生”以及“學校教育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師德教育的開展則可以將教師的職業特點、要求、權利、義務以及職業角色作為基礎,在了解被教育的教師實際教學水平與經驗的情況下,指出其教學中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失范行為。通過系統的知識學習,讓在職教師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素質道德要求有比較全面的認識,提高在職教師對師德養成的重視。
二、設立免監考制度和師德教育培訓基地,強化師德教育的落實
所謂免監考制度,簡單來說就是在考試過程中,并不安排專門的人員來維持考場的紀律和秩序,全憑參考者的自覺性和自律意識。所以免監考制度對教師的誠實性和責任感以及自律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在對在職教師的教育考核中,設立免監考制度,來考察教師的自覺性與誠信度。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壓力,不少教師的自律性與積極性明顯降低,這對與一個肩負教學育人職責的教師而言,是頗為危險的,因而我們需要通過這種免監考制度,來讓教師感受到壓力與緊迫感,促使其律己修身,以誠養德。免監考制度的設立就是通過具體的行動來對在職教師進行考驗檢測,促使其養成以誠待人、誠實守信、嚴于律己的行為習慣,促使在職教師的道德品質得到切實的提升。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校方可以將對道德自律、誠實守信校園氛圍的營造宣傳與校內的教學活動相結合,充分調動起校內師、生參與的積極性,推動人人自律氛圍的快速形成,使教師教育中的師德教育形象化、具體化。
教師教育是理論與實踐教育高度結合的學科,實踐培訓對于在職教師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增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校方可通過組織一些培訓活動或教師集體活動,來提高教師的師德,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化為教師道德素養的外在體現。通過社會實踐來提高在職教育的教育水平,同時借此豐富教師的體驗,增強其對教師職業以及生活的體悟,進而促進教師師德的培養。
三、改革相關課程教學評價內容及方式,突出師德養成評價環節
課程教學評價不僅評價的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是對教師師德的考核評價。優秀的教師,不單單指教師的教學手段多么高超、對教學方法、教材內容的掌握多么的出神入化,教師的師德同時也是評判其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目前,大多數學校并沒有設立專門的用于檢查或衡量在職教師師德水平的考核機制,對師德教育的考核基本是與教師績效的考核混雜在一起的;且在實際的考核中,考核的內容多是以教師教育的理論知識為主,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主要考察的實際是在職教師的記憶能力或背書能力,這樣的考核并沒有體現出對師德教育的重視,也使得不少教師忽略了師德的提高。
鑒于此,為提高教師教育中師德教育實效性,改革教師教育教學課程評價的內容和方式是十分有必要且迫在眉睫的。首先,改變課程評價的方式,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綜合性評價與單項評價相串聯的方式,對教師師德的考核除了學期末教學成績的考核外,教師平時的項目報告、課題報告以及教學表現也應被作為對在職教師的師德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在考核成績評定中顯示出來。其次,改變課程考核內容,調整教師考評的題型與內容,適當地增加一些有關師德考核的內容;再次,將教師的評職稱、評優、升遷、獎金等與教師的師德考評結果掛鉤,要求教師對自己的師德水平進行證明。最后,建立教學評價系統,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道德素養進行評價,設置不同的題目,讓學生根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表現打星,利用典范作用,將學生評價最高的教師作為典范予以表揚和宣傳,對于評價低的教師,則進行約談或降級,或削減獎金,或解聘處理,借此來提高在職教師對師德建設的重視,促使在職教師自覺接受師德教育,主動提高自身道德修養,進而切實提高教師教育中師德教育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教師作為社會的靈魂工程師,教師的道德品質不僅影響其執教施教的水平與教學質量,同時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也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師德教育不僅對教師本人的職業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受教師教導的學生的而言,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進行師德建設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學生負責。也正因為如此,不論對校方而言,還是在職教師而言,都應對師德教育與師德建設予以高度的重視,將其作為日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將師德教育與建設落到實處,切實體現教師以德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房 敏.從制度管理的角度審視師德教育實效性[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2).
[2]趙相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增強師德教育實效性[J].攀枝花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23(05).
(作者單位:樂山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