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春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以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指南》貫徹落實幫助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通過學習,正確領會和理解《指南》的理念和要求,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全面提高學前教育質量,讓幼兒渡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關鍵詞:教育價值;教育目標;指南
《指南》從五大領域分別闡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特征,為一線教師更清楚地了解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我通過對《指南》的認真學習,結合實際工作,以我執教的小班幼兒為參照,談談《指南》在集體教學中給我提供的幫助。
一、幫助理解各領域的教育核心價值,把握各領域教育的基本方向
以藝術領域為例,《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由此可見,藝術的關鍵在于教師“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幼兒“感受和發現美”,以及“表現和創造美”。那么,教師如何創設?創造怎樣的條件和機會?這是教師需要著重從自身方面來思考的。幼兒感受、體驗和發現美了嗎?是怎樣表現和創造的?這是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而在以往的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我往往關注更多的是結果,也就是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是不是學會一首歌了?這幅畫畫得像不像?忽視了教學情境的創設,忽視了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們不喜歡或者學不好。
通過對《指南》的學習,現在組織音樂教學時,我不再僅僅注重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或者幾句歌詞的學習,而是去調動幼兒的情感生活積累,讓他們積極主動愉悅地體驗音樂藝術。不再強調孩子對歌曲、舞蹈跟著老師模仿學會,而是要求大家共同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共同來形成一些新的東西。
二、幫助了解幼兒各領域的目標
通過對《指南》中各領域的目標進行學習,我對每個年齡段、每個領域的幼兒學習和發展目標都能清楚準確地說出來,感覺就像一棵枝干分明、脈絡清晰的大樹扎根在我的腦海里。以健康為例,小班要求“情緒比較穩定,很少因為一點小事哭鬧不止。”中班要求“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不高興時能較快緩解。”大班要求“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知道引起自己某種情緒的原因,并能努力緩解。”細致地展現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情緒表現,如同看著一個孩子成長的三個階段。“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發現幼兒的優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不與同伴做橫向比較。”解讀這句話,讓我懂得,不能把目標作為標桿,一刀切地去衡量幼兒,要看到孩子自身的成長和進步。在集體活動“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中,對于新入園的小班孩子,不會因為某個孩子哭的時間比別的孩子長,就覺得他情緒控制不好,要看到他比昨天哭的時間短了,這就是進步。不僅表揚不哭的孩子,更要表揚激勵那些努力不哭,有進步的孩子。
通過學習,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變得更好,都能達到能夠達到的水平,發揮他們應有的才能。
三、幫助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發掘蘊含的多種教育價值提供啟示
《指南》在藝術領域的教育建議中提出:“經常帶幼兒參觀園林、名勝古跡等人文景觀,講講有關的歷史故事、傳說,與幼兒一起討論和交流對美的感受。”孩子的經驗來自于生活,只有多經歷,才有助于孩子們“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在過去的一學年中,我基本上沒有帶孩子外出參觀過,也缺少與孩子們一起交流。在藝術活動中,采用最多的是范圖、磁帶等,形式和種類上比較單一。也許我會解釋附近沒有這么多的資源,或者孩子出去安全問題等等,但是只要真的用心,總會有解決的辦法。挖掘本土旅游資源,參觀峙山公園;借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雖然孩子不能親眼目睹,但是可以感覺猶如身臨其境啊!
四、幫助了解學習的特點、途徑和方法,有效支持幼兒的學習
幼兒在各領域、各類型學習的特點、途徑和方法是不同的。通過學習《指南》,將五大領域的聯系和區別了解得更細致。比如,在社會領域解讀中指出:“幼兒社會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學習和發展起來的。成人應注重自己的言行對幼兒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學習《指南》后,社會活動取材多源于日常生活,教學時杜絕了以往的教師說教較多,幼兒被動灌輸的問題。只要老師、家長成為有心人平時采用適合的方法,就能有效地支持幼兒的學習。
牢記《指南》中三項原則: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幼兒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向更高發展。通過《指南》的學習,既幫助了自己,也能更好地為幼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