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晶晶
一、什么是繪本劇
根據繪本故事改編成的舞臺短?。〞r常不超過12分鐘的,有燈服道效化所有元素呈現的短?。?,它具備戲劇的要素。幼兒園繪本劇特指由教師對已經出版的中外繪本故事或繪本圖書中的原型人物進行改編,供幼兒開展角色扮演、言語對話、音樂律動、表情動作等各種形式活動。
二、關于繪本劇表演的幾點思考
1.選擇繪本,并進行適當改編
繪本的選擇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還要考慮繪本故事是否適合改編成劇本。有的繪本情節很豐富,但是它的人物設定比較少,沒有辦法讓盡可能多的小朋友參與表演。比如《小老鼠和大老虎》,主要講微不足道的小老鼠和強悍威武的大老虎成為好朋友發生的一些矛盾沖突,它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大老虎和小老鼠。《拔蘿卜》中主要講述的就是拔蘿卜這件事情,很適合小班幼兒語言重復,愛模仿的特點,并且孩子們也很感興趣,幼兒排練出的效果也很好。
2.讓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說話的語氣語調也不一樣。鼓勵孩子們和老師共同商量分配角色,熟悉繪本,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會讓童話劇表演更精彩。如,在《彩虹的盡頭》中,鴨媽媽悅悅能干懂事,鴨寶寶說話聲音甜美,兩只小松鼠肢體靈活,四個花仙子都很喜歡跳舞,給人的感覺是溫柔善良,兔爺爺牛牛說話聲音很低很慢,給人成熟穩重的感覺……都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一一對應入戲。
3.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指導幼兒完整表演
在小班的時候我排練過《小兔乖乖》的童話劇,小班幼兒的思維很簡單,他們只能從事物的表面去理解,很多時候還要依靠動作。在指導小班幼兒表演時,雖然用語言一遍遍地指導孩子怎么說,但他們很難記住,始終發現孩子進入不了角色,后來我發現讓孩子們一遍遍觀看,通過模仿學習角色語言、動作效果較好。
中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開始增強,教師應抓住孩子的這一年齡特點,在指導幼兒表演時,可盡量采用分段指導的方式。如,在指導繪本劇《彩虹的盡頭》時,一共分為6小段,第一段是狐貍和獾出場要去找寶貝,第二段是遇見小松鼠,第三段是遇見花仙子,第四段是遇見鴨媽媽和鴨寶寶,第五段是遇見兔爺爺和兔奶奶,第六段是回憶剛剛發生的場景,找到自己的寶貝。一段一段指導,孩子能較清晰地理解劇本內容,較快進入角色。
4.增加音樂、錄音提高效果
不同的情景環節播放不同的音樂,既可以提醒幼兒出場,又可以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比如在《彩虹的盡頭》主角獾和狐貍出場時,播放《哆啦A夢》背景音樂,花仙子出場時,播放《花仙子》,幼兒用一段小舞蹈來詮釋角色。小松鼠出場時播放音樂《歡沁》,此音樂歡快跳躍,符合小松鼠的特點。當幼兒排練較熟練,語氣語調把握得較好時為孩子錄音,這樣在正式表演時孩子只要對口型,可以避免看表演的人多而聽不清孩子的對話。所以排練繪本劇需要教師熟悉一些音樂編輯器的運用。
5.提供舞臺,邀請觀眾,正式演出
提供舞臺,正式演出這是對孩子們勞動成果的一種尊重,舞臺上的感覺與平常排練肯定是不一樣的。孩子們一遍遍排練,有的生病了還是堅持排練,這里有家長的支持,有孩子的付出。演出前,扮演狐貍的小朋友問我:“老師,外面的叔叔在鋪地毯搭舞臺,我們是要在大班畢業典禮上演出嗎?”兔兔說:“老師,爸爸媽媽都來看我的表演的,我有點緊張!”演出結束,我聽到牛牛媽媽對牛牛說:“寶貝,你演得很棒,動作、語言很到位,真像兔爺爺呀!”
在繪本劇《彩虹的盡頭》表演中,我感觸很深,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努力、堅持付出。在以孩子為主的整個活動中,孩子全身心投入,繪本劇是孩子學習成長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作為組織者、參與者、輔導者,應提供更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更豐富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