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霞
摘 要:中華中路社區在創建全國團結進步和諧社區中形成了一定的經驗,其主要體現在:健全機制,提高社區管理質量;積極宣傳,落實好黨的相關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加強民族團結,協調處理好民族關系等五大方面,這些基本經驗對其他城市構建和諧社區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中華中路社區;和諧社區;創建
中圖分類號:C2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3-0056-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其蘊含著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但是,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難點以及突破口都在基層。因此,在城市,應將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城市和諧社區的創建上。中華中路社區是南寧市少數民族人口聚居最多的社區,位于市中心南寧火車站附近,是一個由壯、瑤、毛南、維吾爾等15個少數民族組成的混合型社區,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社區總人口30%以上。社區先后建立了“民族之家”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站”,為少數民族同胞提供一系列政策咨詢、房屋租賃、計劃生育、勞動就業等服務,并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出了火車站就找中華中路社區”,2012年6月榮獲了“全國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社區”的稱號。總結中華中路社區創建和諧社區的成功經驗,對促進民族關系,加強社區管理,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中華中路和諧社區創建的基本經驗
中華中路社區在創建和諧社區中形成了一定的經驗,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健全機制,提高社區管理質量
建立健全社區的管理機制,是創建和諧社區的制度保障。對于社區的管理,中華中路社區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機制,創立了“十個一”服務工程,形成了“一互兩共三聯合”的工作模式,積極開展信息互通、教育共抓、秩序共管、聯合調研、聯合處置、聯合服務等事項,切實把少數民族群眾的管理作為社區管理的重要職責;同時,針對社區民族工作機制的不完善,社區還不斷加強和完善服務機制、管理機制和應急機制,健全和完善領導機構及社區服務網,逐步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大系統、三級網絡”的社區服務格局。另外,社區還制定了走訪入戶制度,深入開展社區居民調查活動,及時了解和掌握社區相關工作的最新動態,增強了民族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提高了對少數民族群眾管理的服務質量。
(二)積極宣傳,落實好黨的相關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
宣傳和落實好黨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是創建和諧社區的思想保證。中華中路社區堅持以形成“民族團結和諧理念”為目標,通過出版專題板報、張貼標語、懸掛橫幅及設置電子屏宣傳語等方式來營造構建和諧社區濃厚的氛圍;通過民族知識問答、文藝演出、網絡、媒體等載體來促進社區的團結進步;通過漢族的中秋節和春節、壯族的三月三、維吾爾族的古爾邦節等節日開展百家宴、鄰里節等多種形式的聯誼活動來促進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另外,社區還嚴格按照黨的相關規定、指示和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特別是對少數民族流動群眾,社區專門制定了《少數民族服務指南》《民族之家聯系卡》和民族知識板報,定期邀請了相關專家為他們講授民族政策、城市管理等法律法規,切實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教育他們自覺遵守城市規范管理條例,引導他們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加強幫扶,解決好少數民族群眾的生存發展問題
加強和解決好少數民族群眾的生存問題,是創建和諧社區的重要法寶。針對一些少數民族同胞不會說普通話的情況,社區創辦了漢語培訓班,常常利用節假日或者空閑時間,請一些大學的志愿者教授他們漢語和基本的交際用語;針對少數民族貧困群眾,社區會組織“愛心小分隊”走訪慰問他們,并聯合社區居民和社區委員會管理人員對他們進行結對幫扶,切實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針對房屋租賃問題,社區成立了出租屋管理服務站,主動為每一位外來的少數民族同胞聯系出租屋主,出面幫助協商出租條件和事由,并簽訂《出租合同》,切實解決好他們的住房問題;針對隨行的外來子女入學問題,社區積極奔走聯系當地學校,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解決好孩子們的上學問題。這些切實解決了社區各民族人民的實際生存和發展問題,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和交流。
(四)加強民族團結,協調處理好民族關系
處理協調好民族關系,是創建和諧社區的重要基石。社區中有些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由于剛到南寧,語言不通、風俗習慣不同、生活習慣差異大,使得他們與本地居民之間摩擦增多。為了使社區原居民能夠從心理上接納外來的少數民族群眾,社區及時召開社區居民骨干會議,挨家挨戶登門拜訪,宣傳國家民族政策,積極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讓人們對外來少數民族同胞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等有了較好的了解,并能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他們;在解決民族糾紛上,社區會馬上著手解決矛盾,以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會積極找到在少數民族群眾中較有威信者出來參與調解、耐心勸導、平息沖突,或找到雙方當事人進行和解調停,切實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社區居民的包容和理解,以及外來少數民族同胞的感恩和圖報,使得社區各民族同胞做到互包互容、和睦相處,形成了一個民族平等、團結、安定、和諧的社區環境。
(五)促進民族融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活動,是創建和諧社區的情感紐帶。中華中路社區充分發揮社區民族眾多的優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體活動,弘揚了民族文化傳統。無論是漢族的中秋節、春節,壯族的三月三,還是維吾爾族的古爾邦節,社區都會組織社區的各族群眾共同歡慶佳節,并根據不同民族的飲食習慣準備食材和禮品。特別是從2008年起每年舉辦的古爾邦節,不僅讓居住在此的維吾爾族同胞感受到了雖身處他鄉卻仍有家的溫暖,而且也增加了其他民族對其民族文化的了解,融洽了社區各民族的感情關系,增強了他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活躍了社區的文化氛圍,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和發展。
雖然中華中路社區在創建團結進步和諧社區中取得不錯的成效,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社區的工作人員相對較少,力量單薄,難以開展大規模的民族活動;經費有限,資助團體和人員少,社會影響力較弱;沒有形成長效機制,管理體系尚未健全等等,這些問題仍亟須中華中路社區及相關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共同努力去完善和解決,不斷推進和諧社區的建設向前發展。
二、中華中路和諧社區創建的啟示
中華中路社區在和諧社區的創建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寶貴經驗,對其他城市和諧社區的創建將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建立新型的服務性社區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中華中路社區根據社區少數民族群眾眾多,管理較為復雜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社區的管理機制,創立了“十個一”服務工程,形成了“一互兩共三聯合”的工作模式和“一個中心、兩大系統、三級網絡”的社區服務格局等,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本著為廣大各民族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實際情況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活動、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以及解決各種民族問題和糾紛,切實維護了民族的團結和社區的和諧。因此,要創建和諧社區,必須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要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方針政策和管理機制;要根據社區遇到的不同實際問題,進行決策和采取不同解決措施;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多說真話,多辦實事,切實維護好社區各民族人民的權益,服務好社區各民族人民群眾。
(二)以人為本,重視社區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在社區民族工作中的生動體現和具體應用。中華中路社區十分關注少數民族群眾的生存發展問題,把加強和解決好他們的生存發展問題作為創建和諧社區的重點。社區創辦漢語培訓班,組織“愛心小分隊”,成立出租屋管理服務站,幫助聯絡技工學校和尋找經商場所等,切實解決好了社區各民族人民的生存發展問題,促進人民的安居樂業和社區的繁榮發展。因此,創建和諧社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重視社區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查找和找準群眾生活中反映最強烈、最不滿意、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要把發展作為社區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切實解決好社區各族人民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不斷促進各民族人民自力更生和自強不息,鞏固和發展好社區的民族關系,增進各民族之間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三)發揚民主,創新社區的群眾工作方法
好的工作方法是協調民族關系、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中華中路社區重視運用各種工作方法來解決社區遇到的各種不同問題和突發事件,經常組織社區居民召開會議,采用多種形式宣傳國家相關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及時著手解決民族矛盾等等,使得社區的各族人民都能夠做到相互包容、和睦相處,形成了一種民族平等、團結、安定、和諧的社區環境。因此,要創建和諧社區,必須發揚民主,不斷創新社區的群眾工作方法。我們要不斷加強民族工作隊伍建設,不斷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創新工作方法,提高處理民族問題的能力,協調好民族關系,維護民族團結,充分發揮好構建和諧民族關系的職責。
參考文獻:
[1]沈林,張繼焦,杜宇.中國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董歡.構建城市和諧社區研究綜述[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8(3).
[4]甄朝黨,蘇麗杰.60年來中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啟示[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
[5]楊芳芳.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