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躍鵬

【摘要】“合作學習”創造了機會均等的學習格局,原因就在于它改變了以往那種鼓勵學生為了個人表現而爭輸贏的常規參照評價方式,弱化了自卑學生的為難情緒。
【關鍵詞】小組學習 伙伴活動 高效課堂 合作學習
2014年6月14日,我有幸前往山東昌樂二中學習“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自主課堂的教學模式體現了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新高度。既解決了我們傳統課堂的低效和缺陷,使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都得到解放。在高效課堂上,學生人人參與學習展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得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理論自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迄今已有了幾十年的歷史。它是一個在教育理論界和教學實踐中都備受青睞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現代教育要打造一個真正高效的課堂教學,推動教學質量全面提高,推進傳統教學改革,就一定要抓好小組合作學習。
在我們傳統英語教學中有一個詞 叫“pairwork”,即:“對子活動”,也叫“伙伴活動”。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對子活動”在昌樂二中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演變成“groupwork” 即“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模式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既有利于培養的學生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又有利于提高學生交際能力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合作學習與傳統結對子學習的差異
合作學習是否高效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合作小組的構建是否合理。下表比較了小組合作學習和結對子學習的區別:
比較對象 成員 層次劃分 有無分工 是否明確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 6人左右 高 中 低 分工明確 是
結對子學習 只有2人 優 差 無分工 否
傳統的“結對子”學習最主要的優勢在它是一種幫扶性學習,它的優勢是幫扶雙方隨機性強,靈活機動。它的弊端主要在于在這種合作中幫扶的受動者(the getter)能從中得到較大的受益,而幫扶的施動者(the doer)獲益相對較小,從而限制了這種學習模式的發展。合作小組構建是否合理關乎高效課堂實施的成敗,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一定要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分配要合理,一般以6人為最佳。二是分組應按照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考慮因素包括:成績優劣、能力強弱、性格差異、走讀與否、性別及班干部分配等。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 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并使每個小組的能力水平和知識視野基本保持一致,構成競爭態 勢。
二、小組學習的組合優勢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David W.Johnson and Roger T.Johnson)提出合作學習的五個要素,積極互賴(positive interdependence)、責任到人(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面對面促進性互動(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人際和小組技能(interpersonal and small group skills)和小組自治(group goals)。在明確的小組目標下,共同協作以求雙贏是學生學習的目標。教學中教師必須向學生布置明確的學習任務,提出小組要共同達到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真正 感受到“榮辱與共,休戚相關”,“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為達成這一目標,約翰遜兄弟提出了許多用以構建積極互賴關系的具體要求,如:
1.學習目標的積極互賴。每一學生都應意識到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只是小組總目標中的一個小部分,小組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全組成員的共同努力。
2.學習資源的積極互賴。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只擁有某種資源,也就是自身特長及個人能力,小組成員必須為小組的成功而相互分享資源。
3.學習角色的積極互賴。為了完成某一任務,每個小組成員都承擔著互助以及互相交流的角色分工,以使小組責任能夠具體化。互相分擔了學習任務,主動融入到小組任務中。
4.學習獎勵的積極互賴。學生個體所獲取的獎勵如名次、表揚等不再是個人成功的象征,而是歸功于整個團體的出色表現。使得團隊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傳統課堂與高效課堂的具體對比演示
在A課堂(傳統課堂),教師面向全班提問:“誰能用英語說出商場里幾種水果的名稱?我們來看一看誰能用英語說的最多?”在B課堂(合作學習),教師不但要求學生在6人小組中討論,還會要求學生:“在小組活動時,我們先兩兩配對,每人輪流用英語說出商場中水果的名稱。”要實現積極互賴,學生就必須回答,“我所獲得的是否同其它小組同伴所獲得的聯系在一起,是否必須通過互助合作?”積極互賴要求小組同伴榮辱 與共,不可能一人獨贏。在A課堂中,這一點是做不到的,因為許多學生都想吸引教師的注意,都想被指名回答問題,在這樣的課堂中,互助合作是稀罕物,幫助他人是對別人的施舍和同情,能否合作靠的是覺悟高低而不是機制保障,個體的學習成就完全靠自己打拼,同伴之間沒有彼此支持和協作的需要。在B課堂中,情境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兩兩配對”、“輪流說”的具體要求使小組成員必須互助合作,協同努力,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包攬一切。
綜上所述,學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品質。在通過老師的不斷指導和小組成員的磨合,高效課堂下的學習小組必將成為一個榮辱與共的團隊,它將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素質的提高,養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小組合作是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是高效課堂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涂楊劍.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與研究[J].中學語文.2012.
[2]謝遠品.高效課堂下的小組合作學習[J].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