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慧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課堂已然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優化以及師生角色的準確定位等方面的變化為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教學設計質量的高低是決定和制約這一效果取得的最為關鍵因素。
【關鍵詞】教學設計 英語課堂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的規劃與設想,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預案,是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智慧和藝術水平的彰顯與體現。英語課堂設計必須考慮學生知識水平和能力、教學環境、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內容的多少和難易程度、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目標的定位等因素。本文擬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問題進行相關探討。
一、精巧設計學習方式,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二者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完整的課堂教學活動。教是手段和工具,學是目的和歸宿。教師的教必須借助學生的學才能達成教學的目標。所以,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過程中,要把學生學習方式的選擇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是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倡導的重要理念。
二、精致設計教學問題,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
問題教學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不同的問題引導著學生進入不同的學習環境和平臺。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指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學生的知識、能力也正是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提高和豐富。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要把培養學生的認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課堂教學實效的立足點之一。從這個角度來講,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設計時要注重教學問題的針對性,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適時呈現,并形成比較完整的問題鏈,為問題化課堂的創設做好準備;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問題的層次性,給不同知識水平和能力的學生提供“各取所需”的學習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愿望;
三、設計注重差異性,著眼全體學生的發展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學生之間認知能力和水平、性格特征、思維類型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性的存在為因材施教原則的實施提供了可能和必然。差異性是教師進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必須遵循的主要原則之一。教師的教學設計不但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還要考慮學生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方式等方面實際存在的差異。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充分考慮英語學科的特點和高中學生個性特征。
1.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中的任務分析時必須認真確定學生的學科起點能力(entry skills)。當學生即將進入新的學習過程時其原來具有的學習方法、習慣和知識技能對新知識的學習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在確定好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學生的學科起點情況。完成這一工作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課前小測驗、檢查學生上節課的作業完成情況或者課堂提問等等。
2.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明確的類型判斷。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詞匯、語法、句型、語篇以及寫作的教學方法是不同的,應該有所選擇,教師必須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分類判斷,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選擇。例如,就詞匯學習而言,學習英語單詞“afford”,如果把教學目標定位在會讀,則屬于動作技能型學習;如果是要能夠默寫該單詞,則屬于機械型的學習;如果是要掌握它的詞義和應用,這屬于概念型學習。明確教學內容的類型是教學方法設計和選擇的重要依據。
3.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確定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維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準確把握學生學習該節課知識的“最近發展區”,更為重要的問題在于教師還應該充分認識學生最近發展區范圍之內還有多少知識和能力尚未掌握,而這些知識和技能又正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之一。
四、設計真實教學情境,打造生活化課堂
應該說,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是欠缺的,只有進入了課堂才勉強稱得上有了學習英語的情景和氛圍,這種“臨時抱佛腳”的教學氛圍充其量只能給學生創設有限的學習情境。而一節課的結束又意味著回到漢語世界里,英語學習成了一種孤立的活動。語言的學習始終不能脫離它所必備的環境和氛圍的。這也是China English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立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努力設計比較真實的教學情境,借此影響和支持學生的語言學習行為。傳統的英語課堂多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具有極強的被動性,學生對學習缺乏熱情,課堂缺乏活力。
總之,教師在進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明確教學設計的目的和宗旨,準確定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角色,擺正自己的位置,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緊緊圍繞培養中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語言能力的目的,實現學生知識、思維、能力、情感以及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全方位發展,從而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吳永軍.新課程學習方式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張玲棣.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