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施雨 肖艷偉
摘 要:休閑農業是農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的新型產業,通過對其發展歷程的了解、分析,能夠很好地解決目前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一定層次上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對于促進我國“三農”建設也有著極大而深遠的意義。針對北京市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研究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休閑農業 發展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1-162-01
從地理優勢及發展資源來看,北京市有著發展休閑農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北京市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動植物資源豐富,各個郊區縣都有發展較為突出的果業、林業,種種條件都已經為北京市發展休閑農業夯實了基礎。
一、北京市發展休閑農業意義
1.休閑農業是農業與旅游業相互交叉的一種新型產業,發展休閑農業有利于發揮旅游業的產業聯動優勢,吸引外部資金、資源匯集農村,有效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
2.發展休閑農業有利于優化北京市農業產業結構,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3.發展休閑農業有利于拓展各京郊農產品市場,提高了特色農產品深加工水平,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帶動了農民增收,為進一步拓展農產品市場開辟了新的途徑。
4.發展休閑農業有利于城區居民休閑度假、滿足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修養,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二、北京市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休閑農業規劃不夠合理,定位不夠科學。目前休閑農業基本上都是以鄉村企業、農民自主開發為主,缺少整體規劃和專業科學的論證,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市場定位不明確,在開發建設上存在較大的盲目性。以北京市門頭溝區為例,門頭溝區以前主要是以發展煤炭開采業為主,農業、旅游業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各項基礎設施落后,導致目前門頭溝區休閑農業規模較小,沒有形成產業體系,第二產業比重高于第一、三產業,工業化嚴重,休閑農業發展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
2.現存的農業休閑項目檔次低。當前休閑農業發展多為小規模的餐飲、農家樂及采摘園等形式,大多數觀光休閑農業區設施簡陋、內容簡單,生態文化內涵不高,社會影響力不大,針對消費者的品牌知名度,更沒有形成所謂的“口碑”傳播。休閑農業區內缺乏具有較高檔次、良好生活品味的設施建設。
3.大部分休閑園區的從業人員缺少培訓,素質偏低。休閑農業區內的經營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大多是原來從事農業生產、加工的當地村民,對從事休閑農業缺乏經歷及經驗。休閑農業區內的從業人員沒有較高的學歷,基本素質偏低,而且從業主體大多數是中老年人,經過簡單培訓便進行從業,專業化程度不高。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有一些京郊區縣在休閑農業發展上,政府的調控力度不足,沒有對當地的休閑農業發展進行明確定位,沒有對產業布局、區域功能進行合理劃分。扶持資金投入相對不足,沒有針對休閑農業發展提供用地、資金貸款等相關方面的優惠政策。政府方面未能為休閑農業的宣傳提出行而有效的措施,導致休閑農業在社會上影響力不足。
三、北京市休閑農業發展對策
1.科學合理的規劃北京郊區休閑農業產業布局。當地政府應當加強針對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規劃意識,努力做到將休閑農業與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完美銜接,根據當地的氣候、地貌以及基礎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地設計休閑農業區,對空間布局、交通條件進行合理規劃,努力做到一、三產業聯動發展。
2.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休閑農業區在經營中還須堅持“以農為本”,把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位,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有特色的休閑體驗項目,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休閑農業產業品牌,爭取在該產業中樹立自身品牌的知名度、認知度、美譽度甚至忠誠度,更好地為廣大游客提供休閑農業產品、知識和服務。例如天津塘沽北塘鎮推出了一款“做一天漁民”的休閑體驗活動,用自身特色樹立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實現了其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所以,在經營內容上開拓思路,因地制宜弘揚自身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效應是發展休閑農業產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3.休閑農業發展經濟效益應當與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并重。在大踏步發展、促進休閑農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兼并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共同發展。本地休閑農業發展應與當地經濟發展方向一致,尊重當地居民意志,尊重當地傳統文化,增強區域內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實現休閑農業產業與自然文化、歷史文化共同和諧發展。大力宣傳環境保護力度,優化休閑農業產業區內的環境,促進休閑農業與旅游業完美融合,實現可持續發展。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休閑農業區的內外道路修繕、完善周邊環境,解決“進山難”、“難出山”、村莊道路差等問題,解決好道路問題就會增加游客數量、游覽次數。同時加強區域內的設施建設,改善住宿、餐飲、衛生等接待條件,根據中、高檔次標準提升當地的接待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的檔次,全面提升當地服務業水準。
5.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北京市努力發展京郊休閑農業的時期,政府方面應以推進休閑農業發展為前提,提高政府對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投入,因地制宜地創定融資、招商引資方案。針對休閑農業產業區內的企業出臺相關優惠政策,例如減免稅收、降低貸款利率、獎勵優秀企業等。同時應設立相應的監管部門,建立完善的行業標準、行業管理,維護消費者權益,規范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引導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米曉妍,馬忠秀.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商品與質量,2011(11)
[2] 王婉飛,王敏嫻,周丹.中國觀光農業發展趨勢.經濟地理,2006(5)
[3] 相一華.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模式、問題及對策[J].休閑農業與現代農業發展
[4] 羅繼春,王金龍.試論發展休閑農業[J].現代農業科技,2006(6)
(作者單位:北京農學院 北京 1026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