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穎
盡管公眾接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但期刊仍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知識與文化的派送。期刊又稱雜志,是指在一定的編輯方針下,以某個領域的報道為中心,由眾多作者的作品、文章匯編而成,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有固定名稱的連續(xù)出版物。無論是學術性、專業(yè)性或科普性的各類期刊,文字本身并不是唯一重要的組成部分,平面設計也是期刊成功與否的重要組成部分。封面是期刊的“臉面”,訴求準確,新穎別致,構圖搶眼的封面設計不僅能刺激刊物的銷量,而且能影響文字內(nèi)容的傳播效率;新奇醒目的標題會沖擊讀者的視覺,激發(fā)人們閱讀的欲望;氣韻靈動的設計編排能給讀者帶來愉悅,激發(fā)讀者快速接收刊物傳遞的信息;精美的裝飾符號,恰如其分的字體運用,有助于與讀者產(chǎn)生情感的互動。
期刊版面設計風格是由其文章思想內(nèi)容決定的,要體現(xiàn)與思想內(nèi)容的高度一致。在進行合理有序的排列中,由于內(nèi)容、性質(zhì)、讀者對象等不同,各類型的期刊版式應有不同風格的體現(xiàn),在體現(xiàn)辦刊的總體構思的同時,刊物自身版式風格更要獨特而鮮明。一本期刊要通過多期風格一致的連續(xù)出版才能形成統(tǒng)一的風格。成功的版式不僅體現(xiàn)在優(yōu)美時尚的平面設計,也表達了設計者對作品的理解和認知。我們將標題、內(nèi)文、圖片、圖形、空白、線條、色彩作為期刊的版面設計的視覺組成要素。版面設計要將這些有限的視覺元素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有序組合,并處理好各元素之間繁簡、大小、疏密、曲直等關系,在設計中采用夸張、比喻、象征的手法來體現(xiàn)視覺效果,形成不同尋常的空間關系,使期刊內(nèi)容的結構形式既能體現(xiàn)刊物自身的特點和風格,又能與四封設計等外部形式取得協(xié)調(diào)。期刊版面結構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使讀者能夠清晰、準確地理解文章所傳達的信息。 如何實現(xiàn)版面的整體性,本人認為以下幾種設計方法較為實用:
一、空間分割法
此類方法適合于文案篇幅較長、圖片偏多或篇幅中等的文案。在圖文混排時,可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針對標題、文字和圖片之間的編排,采取上下分割、左右分割、傾斜分割和曲線分割的排版形式。
1.上下分割型:將版面水平分割成上下兩部分,或上中下三部分,分割的頁面可以采用均衡或對稱的方式排列。對稱能給人統(tǒng)一、莊嚴、信賴的感覺,均衡則可給人視覺上下平衡的感覺,但不一定對稱。排列時可以在上部分或下部分放置圖片,圖片可以是單幅或多幅,標題通常與圖片同屬一部分。上部分面積較大時能給人以穩(wěn)定和平和的感覺,下部分面積較大時容易表現(xiàn)出權威感。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可以將標題字與圖片居中,而在其他部分放置文案,且必要時可將標題、圖片統(tǒng)一處理,以強化整體感。通常圖片部分用作視覺表現(xiàn),引發(fā)感情,使其充滿感性,激發(fā)活力;文字部分則理性而靜止,整體能給人以嚴謹、和諧、理性美的視覺感受。上下分割型的設計版面視覺流程往往比較自然,其特點是穩(wěn)定、莊嚴、整齊、秩序、安寧、沉靜。
2.左右分割型:通常整個版面分割為左右兩部分,在比例上同樣可以采用均衡或對稱的方式排列,設計時分別在左右配置文字和圖片。當然也可分割成左中右三個部分,圖片和標題可以居中擺放。這樣排列的版面容易形成強烈的動感,其設計往往要因不同內(nèi)容而做選擇——較激進的文案可以人為制造左右強弱形成對比,造成視覺心理的不平衡以加深文案的印象;反之,如果將圖片或分割線虛化處理,或用文字、圖片左右重復穿插,圖與文就會變得自然和諧。
3.斜放型:將圖片、標題、文案做傾斜排放,使版面增加動感并造成不穩(wěn)定的效果。這種版式設計容易在寧靜之中起到“平地起驚雷”的視覺效果。
4.曲線型:將圖片或文字,以曲線的形式排列擺放,最容易產(chǎn)生韻律與節(jié)奏的感覺。在通盤的版式結構中,將曲線設計穿插其中可以起到活躍版面,減少讀者視覺疲勞的效果。
二、限定分隔法
限定分隔法即利用線條、線框或圖形對文字進行分隔或限定,既能增強版面空間的相互依存,又能使版面清晰、明快、條理、富于彈性。線條的粗細、豎橫、直曲、虛實、疏密、長短的對比變化,更能使版面新穎活潑充滿動感。此種方法對文案相對獨立和短小集中的信息篇幅最為適宜,可采取以線分隔、以線分欄、版心四周加框等幾種排版形式。
1.以線分隔:利用直線將不同文案中的多種信息組合成塊狀,并把各種視覺要素有序串聯(lián),重新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qū)域,整體達到圖形與文字關系的次序化、條理化和規(guī)范化,以加強文案的集合性。輕松休閑的文案信息還可以直接構成線性圖形,以造型來平衡畫面。此種設計的運用應以視覺表現(xiàn)為前提,最終達到劃分和區(qū)別空間位置的作用。以線分隔比較適合幾篇以上相對獨立、篇幅較小的文章共存于一個版面之中。恰當合理地運用線與線形可以清楚地將文章隔開。當然,文與文之間也應注意穿插、咬合。標題橫豎搭配,交替變化,避免碰題,講究錯落,最終做到篇和篇之間有相應的主次關系、呼應關系和形式關系,以此來獲得整體和諧的視覺效果。
2.以線分欄:在欄與欄之間插入直線進行分隔限定,使欄目更清晰,更具條理性,且富彈性,常常用于相對較長的骨骼式排文的版式中,可使文章的可視性大大增加。在整體版面中,若將直線限定為等比例的欄面,可以獲得秩序井然與統(tǒng)一規(guī)整的美感;若將直線限定為不等比例的欄面,不僅可以強化主體,還可以豐富空間層次。
3.版心四周加框:在一個版面中獨立成篇的文章四周加上分邊框。此種方法便于理解,而在形式上則可依據(jù)內(nèi)容的差異采用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使用多樣的線形與造型。既可以是單純的矩形、圓形,也可以是組合的幾何形,還可以是具象或抽象的不規(guī)則圖形造型。圈起的版面,會產(chǎn)生緊湊、完整的視覺效果,讀者可以在線框內(nèi)享受不被干擾的瀏覽。合圍的邊框猶如安全島,最大限度地穩(wěn)定了版面。
三、視覺延伸法
針對以圖像為主體、文字為輔助內(nèi)容的版面,為了傳達強烈的視覺感受,我們往往可以采取延伸設計的方式,使圖片充滿視域。在具體操作中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出血:將版面中的圖片等元素擴大到頁面邊緣,使其占據(jù)整個版面或者版面中的一個邊緣。雜志中有很多這樣的排版,其目的是使圖片看起來更有張力,視覺效果更強烈,容易令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思與聯(lián)想,是在商品廣告以及分量較重的文章配圖中常用的形式。
2.跨頁:將圖像分跨到同視域中的兩個頁碼之上,讓所用圖片的邊緣超越版心至切口,是延伸法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打開頁面,外分內(nèi)合,張斂有致,在視覺上造成版面、開本的擴張,具有大氣、完整、美觀之感。圖片的放置要考慮整體布局,標題的排放可根據(jù)圖片構圖排布四周,標題與文案要擺放合理并以不破壞畫面動勢為前提,借勢排放的標題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圖片構圖上下左右均可做留白處理,適當?shù)奶幚頃黾影婷娴耐ㄍ感耘c舒展感。
3.版式重復:對雜志中分量較重、篇幅較長、要占用多個頁碼的同一文章反復使用同一種版式語言,以強化其思想性。此種手法是另一種層面上的延伸法,一方面能在視覺上起到連續(xù)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文章內(nèi)容的一致性。反復強化的版面很容易使文章要傳達的思想得到延伸,并加深受眾對信息的記憶。
四、自由組合法
所謂“自由”就是版面中的各視覺元素在頁面中自由分布,相互轉換,使頁面產(chǎn)生活潑、生動的風格。此種方法崇尚于感性設計,不拘一格,也最容易體現(xiàn)設計者獨特的個性。
1.就圖片而言,可通過方向的旋轉、對立,造成行之有效的視覺攻勢;可以借助人物動勢、視線、近景、遠景等變化來獲得方向感,利用強弱對比達到視覺感應的最佳效果。較多圖片的處理常可運用色彩轉換、圖像重疊、圖像透疊、空間重疊的方法,也可以在大量角版圖片中穿插適量挖版處理,使圖與圖或圖與文之間相互交錯,形成多視點的立體空間。
2.就文字而言,設計者可以結合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綜合使用各種版式設計方法。比如,可不等量分割文字,閱讀方位可以呈現(xiàn)多方位、矛盾化,以達到視覺的張力。此種方法常常運用于文案相對較少的期刊廣告,也是目前期刊流行的一種設計方法。另一種方式是文案文字在同一版面中的橫向分割與縱向分割相結合,斜放排列與正向排列相交錯, 等等。當然,由于變化的多樣性,這些方法運用不當就容易造成視覺上的雜亂與無序。所以,它要求設計者必須有較清晰的思路與對版式較強的控制力。
(作者單位:安徽省人口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