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蘋 顧澤鑫 倪峰
摘 要:通過對云南農村干部學院511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了解到目前在基層黨建工作中主要存在隊伍結構不合理、先鋒模范作用不突出、流動黨員難管理、集體經濟難發展、黨團活動難開展等問題。文章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加大基層培訓教育力度,加強后備力量儲備,壯大集體經濟,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
關鍵詞:黨組織建設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4,D2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1-194-02
黨的基層組織擔負著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教育群眾,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群叢中去的重要責任,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1}。因此為掌握第五屆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工作的基本情況,對云南農村干部學院來自16個地州市的511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就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加強黨組織建設的相關建議和意見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
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學員的基本情況
1.性別情況。511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分別來自16個州市、129個市縣、376個鄉鎮、511個村(社區)。有男干部422人,女干部89人,兩者之比為4.74∶1,男干部人數多于女干部,基本反映了云南省基層黨組織隊伍的性別結構特點。
2.年齡結構。年齡最大者為65歲,年齡最小者為25歲,平均年齡44歲,大多學員年齡是38~50歲之間。說明村(社區)黨組織隊伍總體年齡偏大。
3.民族結構。除300名漢族外有19個少數民族211人,少數民族占總人數的41.29%,人數最少的民族為布依族、獨龍族、基諾族,各1人;人數較多的民族為漢族300人,彝族62人,哈尼族23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南基層干部的民族結構狀況。
4.學歷狀況。學歷以高中以下學歷主,有高中以下學歷的共368人,占總人數的72.02%,其中有小學學歷的2人;有高中以上學歷的143人,占總人數的27.98%,其中有中專學歷的61人,大專學歷的62人,本科學歷的20人。
5.任職狀況。擔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有425人,擔任副書記的有9人,擔任黨組織書記、村主任“一肩挑”的有77人。在511名學員中有大學生村官6人。
二、當前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隊伍年齡老化,文化層次偏低,黨組織隊伍難配強。當前,農村黨員隊伍老年化、文化層次偏低的現象較突出。在511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學員中35歲以下的有83人,占總人數的16.24%,50歲以上的有174人,占總人數的34.05%。從學歷層次上看,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學員只有16.04%,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占44.7%。這種年齡老化、文化偏低、缺乏活力、后備力量不足的黨組織隊伍已不能適應農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因此優化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學歷結構已是黨組織建設面臨的首要任務。
2.流動黨員難掌握難管理。農村流動黨員,指的是農民離開原單位或居住地黨組織,外出務工、經商或從事其它正當職業,無固定地點或無法轉移組織關系的黨員,以及外地或者外單位流入本地未轉移組織關系的黨員{2}。
目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就業方式的多樣化,勞動力在產業間轉移和地區間流動的現象也日趨突出。很多有能力、有文化、腦子活,有一技之長的青壯年黨員也紛紛涌進城市務工{3},流動黨員逐年增加,流動范圍也越來越廣,并且很多流動黨員外出前不向組織匯報,外出后不與黨組織聯系,在黨員管理中出現了“去向難掌握、活動難開展、管理難落實、黨費難收繳、作用難發揮”的“五難”現象。因此,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已成為當前農村黨建工作的一個難點和熱點。
3.村級黨員干部待遇偏低,干部隊伍不穩定。云南省村級干部的待遇在600~1500元之間不等,一些地區村小組干部待遇僅為200~400元,還有較少地區村民小組組長沒有任何工作補助,做工作全靠信念與責任。但農村工作雜繁重難,且責任重大,他們在工作付出了許多,有的甚至顧不上自己的家庭,但得到的回報卻太少,并且在政治空間上發展不大,退職后沒有任何的生活保障,部分地區出現了能者不愿干,愿者干不好的情況。因此這種偏低的經濟待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影響了村干部隊伍的穩定性。
4.群團組織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突出,黨員隊伍發展優化難。共青團作為黨聯系青年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但在一些村,共青團作用發揮不充分,青年缺乏政治榮譽感,入團積極性不高;有的村大部分團員青年外出務工,共青團缺乏活力,團組織形同虛設,很難正常組織、開展活動。其次部分黨員服務意識不強,宗旨觀念淡化,不講奉獻,利益至上,不愿參加義務公益活動和支部黨員學習,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爭著去做,與自身利益無關的村級事務不管不問不關心,嚴重損壞了黨員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最后在黨員隊伍發展壯大優化上難度大。由于農村共青團活動開展的較少、推優工作力度不夠,致使在青年當中發展黨員難度大,并且在部分地區有經濟頭腦的致富能手,因怕入黨后常參加黨員活動、學習而影響生產、經營,對入黨有畏難情緒。其次極少數黨支部對發展黨員工作不重視,程序不規范,把關不嚴,只重數量不重質量,致使黨的戰斗力、凝聚力減弱。
5.活動經費、場地欠缺,村(社區)黨員活動難開展。村(社區)黨組織開展黨員、團員活動的經費主要來源于村的工作經費,但每年每個行政村的工作經費較少,部分村只能維持正常的工作運轉。其次有些村沒有村民小組黨員活動室,每次黨員活動、學習都是在露天下進行。而有些村由于黨員人數的不斷增加,黨員活動室已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造成了“干部人難找,群眾難辦事,活動難開展”的情況,因此適當增加黨、團活動經費,擴、改建活動場所已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6.發展、壯大村(社區)集體經濟難。村組集體經濟是基層黨組織的基石,是發展的后盾,是改善干群關系和解決民生問題的保障,它關系到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和感召力,關系到村(社區)的發展。但在訪談中了解到,發展村組集體經濟的村所占的比例不高,比如祥云縣,全縣136個村(社區),有集體經濟收入的只有30多個,因此如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也成為當前農村工作的一個難題。
三、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相關對策和建議
1.加大村(社區)黨組織干部隊伍的教育培訓。黨員素質的高低決定著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決定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進程,因此應將提高村(社區)黨組織隊伍的素質,加大隊伍的教育培訓作為首要任務來抓。針對云南民族地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文化層次低、政策理論水平不高的現狀,各級政府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切實提高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干部的綜合素質能力,加大對其干部隊伍的教育培訓。一是采取在職繼續教育的形式來提高村干部的學歷水平,積極鼓勵黨組織干部參加函授、自學考試,提高學歷層次。二是通過專題培訓、會議、小組討論等方式來提高黨員隊伍的政策理論水平、法律水平,決策執行、科學謀劃發展能力以及各種相關的種植、養殖技術。三是通過利用黨建網絡信息平臺組織學習黨建知識、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決定,著實提高黨組織隊伍的政治理論水平。
2.拓寬渠道廣納賢才,加強后備力量的儲備。目前,村黨支部隊伍普遍存在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的問題;并且大多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壯年進城務工,造成大量有能力有技術的人員外流,因此為改變村干部隊伍現狀,必須拓寬渠道廣納賢才,加強后備力量的儲備。一是將那些政治上過硬、發展上有本事、人民信得過的優秀青年、致富能手吸納到黨組織隊伍中來。二是加強對黨員干部、外出務工創業有成的黨員、退伍復員軍人、離退休黨員干部和本村大學生村官的培養、選拔工作,不斷壯大增強農村黨支部的儲備力量。
3.發展壯大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社區)集體經濟有利于村(社區)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實現農民的增收致富。但資源匱乏、集體資產枯竭,債務逐年增多的發展現狀{4},已嚴重阻礙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因此各村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靈活有效的途徑來發展壯大村(社區)集體經濟。首先要認真了解本村的村情民情、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不足之處,堅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則,找準方向,立足村情、優勢,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其次是抓好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培育扶持壯大龍頭經濟,帶動全村集體經濟發展。最后要加大對村(社區)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和監督,防止造成資金、資源、技術等不必要的浪費和外流。
4.加強村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針對流動黨員分布廣、流動性大,素質參差不齊,基本信息難把握、難管理的特點{5},應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首先應建立健全的流動黨員信息數據庫,準確把握流動黨員的基本情況以及完善流動黨員外出匯報制。其次針對農村流動黨員素質參差不齊的特點,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管理。一方面可利用春節回家探親時間,對他們進行集中學習、培訓,及時掌握他們的工作、生活、思想狀況,并與他們親切座談、討論,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更加堅定政治立場,進一步提高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優秀流動黨員的宣傳工作,以典型帶全面,充分發揮流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擴大黨組織的凝聚力的影響力。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一般項目,云南邊疆民族地區村“兩委”干部工作現狀調查研究(編號:2014C062Y)]
注釋:
{1}杜烜.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黨史博采[J].2014(4):28,31
{2}張立軍主編.最新流動黨員組織關系管理與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方法改進及政策制度實用全書[M].北京:中國行政出版社,2007
{3}中共云南省委組織部.云南省大學生村官工作手冊[z].昆明,2009
{4}王洪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措施.農業管理科學[J].1998(2):45
{5}王玉柳.城市社區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問題研究.兵團黨校學報[J].2013(6):37-41
(作者單位:云南農業大學 云南昆明 650201;通訊作者、作者簡介:蘇文蘋,云南農業大學,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管理學、植物多樣性方面的研究。)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