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淑華 侯召蘭
摘 要:高校擴招后大學生的就業面臨很大的壓力,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積極創建創業型社會。文章系統地分析了地方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辯證地研究了現狀背后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提升大學生自主創業水平的應對策略,從政府、家庭、地方高校及大學生本身各個方面,深入挖掘了應對自主創新創業的發展潛力,為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指導工作提供可參考的實踐操作模式,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關鍵詞:地方院校 大學生 創新 自主創業 政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1-213-03
21世紀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時代”。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正在進行深刻的結構轉型和方式轉變,市場人才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諸多原因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自主創業不僅可以解決大學生自身的就業問題,而且還能為他人創造一些新的就業崗位,成為當今大學生一條重要的職業發展路徑。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欲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然而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大學生自主創業道路上存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因此,全面分析地方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及問題,探究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進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有助于促進地方政府、高等院校開展科學的創新創業指導教育,開辟更加積極有效的大學生自主創業道路。
一、地方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
1.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淵源。我國的大學生創業猶如沉睡的獅子,因為大學生創業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出現的時間不長。我國大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創業開始于1998年5月,清華大學學生邱虹云在清華大學舉辦的首屆大學生創業計劃“挑戰杯”大賽上榮獲一等獎。以此為契機,他與同學創辦了“視美樂”公司,由于技術的先進性,成功地獲得了“上海一百”5250萬元的風險資本,創造了中國大學生創業的第一個“神話”。隨后,大學生創業活動逐步推進,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產生了一種新的教育思路——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最初起源于美國,現在已經風靡全球,被形象的稱為“第三張教育通行證”,是國際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之一。創新創業教育最早在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提出,其實質是使高等教育充分反映創業教育的理念。1999年,由團中央、中國科協、全國學聯舉辦的全國首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設計競賽,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開始進入我國高等院校的標志。2002年,教育部將9所部屬高校確定為創業教育試點院校,這標志著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邁入了政府引導的多元化發展階段。
2.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比例較低。整體而言,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選擇比例偏低,這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影響。陳馥強在對江蘇部分高校的調查中發現僅有16%的大學生具有積極的創業動機;周秋江調查的寧波六所院校中只有34%的大學生具備創業傾向,然而,畢業后真正能夠走上自主創業道路的大學生更是微乎其微。據相關資料統計,2012年我國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人數約11萬人,雖然總人數較往年有大幅度增長,但是占當年畢業大學生總數的比例不足2%。由此可見,突破當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障礙,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創新創業教育未來發展的關鍵。
3.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優惠。大學生的自主創新創業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為支持和協助大學生順利開展自主創業,國家相繼制訂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特別強調要“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國務院有關部門出臺了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稅收減免的政策,教育部全面實施了“創業引領計劃”,高校畢業生可以享受到自主創業的多重優惠,例如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免交行政事業性收費、享受職業培訓補貼和更多的公共服務等。同時,各級地方政府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制訂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包括簡化審批程序、免租金、免征所得稅、提供無息創業貸款等。2010年5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這標志著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邁進了全面推進階段。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由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學生司和就業指導中心共同組成的司局聯動機制,形成了創新創業教育、創業基地建設、創業政策支持、創業服務“四位一體、整體推進”的格局。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關乎激勵青年創業的內容有:(1)整合發展國家就業創業基金。實行激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整合發展國家和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2)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新機制。
這些優惠政策為解決大學生在自主創業過程中關于融資、開業、稅收等諸多方面的困難提供了依據。我國現有法律體系中涉及到大學生創業的法律條款比較多,但至今還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
二、地方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問題
1.就政府而言。缺乏完善的宏觀政策環境,各地方對大學生創業沒有配套和系統的政策扶持體系。雖然各地方普遍為大學生創業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優惠政策的地區性失衡。地方存在著諸如以下創業的問題:(1)對創業大學生普遍限制較多,如戶口、居住地的限制,這不利于人才的流動。(2)為大學生提供的創業貸款資金金額參差不齊,從3000元到50萬元不等,易造成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甚至有可能造成資源浪費。(3)對大學生失業(或待業)的期間要求過長,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費,加重社會負擔。
2.就地方院校而言創業過程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引領著整個創業教育體系的發展。美國等創新型國家的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能達到20%~30%。與之相比,我國的差距較大,我國高校學生的培養目標目前不包括創業教育。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尚未成為一種教育理念,也沒有上升到學校的指導思想,創業教育尚未納入眾多學校的教育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創業教育僅僅是通過零散的活動組織,如舉辦創業計劃大賽、創業講座等形式,內容有限且缺乏系統性,并且創業教育對象受眾面狹窄。雖然大多數高校將全體學生設定為創業教育的對象,但是實踐中的大多數的高校創業教育處于“精英化教育”階段,少數學業成績優秀、創新意識較強的學生才是創業教育的對象。
3.就家庭而言。很多學生的家長思想比較保守,認為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如普通就業更加穩當輕松,自主創業拓性太強,風險太大,容易遭遇失敗;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應該考公務員或考研,“學而憂則仕”才是正經的出路,而自主創業表現了沒有出息的無奈之舉,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而極力阻撓孩子去創業。
4.就大學生創業者而言。首先,資金缺乏問題一直是大學生創業者遇到的頭道難題。大學生創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個人積累的財富,還有一部分是家庭和親友給予的支持,然而,從銀行借貸獲取的創業資金比例相對較低。同時,大學生創業項目大多屬于中試階段,風險相對較大,很難尋找社會融資。其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知識經驗匱乏。關于自主創業的知識非常豐富,包括創業相關的理論基礎、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內容。雖然大學生自主創業相關知識的宣傳、指導工作已陸續開展,準備創業的大學生也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和經營管理等知識,但是大學生對于更多創業知識的儲備卻相當貧乏,缺乏有關市場運作、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和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等諸多知識。最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項目選擇存在偏差。有些大學生在創業前期對市場缺乏充分客觀的調研考察,極易被市場上出現的欺騙性質的虛假項目信息所蒙蔽,造成創業失敗的惡果;有些大學生僅憑自己一時的熱情和興趣,比較片面的分析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對創業項目的前途過于樂觀,從而導致盲目創業。有些大學生則急于求成,只重視高精尖科技創業項目,過于追求高投入高產出,這種過于求新、求高和求精的創業觀念不從實際出發,也沒有很好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導致了個人特長不能很好的發揮,最終將影響創業的持久穩定發展。
三、從創新的角度認識當今時代大學生的自主創業問題
創新精神是“高校創業文化的精髓與靈魂,是高校創業活動蓬勃開展的源泉和動力”。創新創業是全新、根本的教育理念,是人才培養的價值指南,是全球各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創新創業是大學生實現社會化的嶄新途徑,是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創新渠道,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奉獻國家的新形式。創新文化是創業教育的價值基礎,“創新和創業兩者在內容和本質上是相關聯的,創業的先導和基礎是創新,創新的載體和表現形式是創業,創新的程度決定了創業的成敗”。從“創新”的視角看,創業的模式可分為:創意型創業、技術創新型創業、經營模式創新型創業。這正是我們所倡導的以創新為核心的創業模式,創新支撐創業,創業提升創新。
1.理念創新型創業。大學生利用自己的新穎設想和創意在已有的一些領域進行創業活動,主要集中在網絡、裝飾、藝術、家政服務等領域。這種創業模式要求創業者具備創新的點子和活躍的思維,能夠具有標新立異的構想,勇于接受新鮮事物。這種創業模式的成本較低,是典型的開創性、價值創造型創業,創業者可通過獨特新穎的創意獲得各種資源,對于本身缺乏創業資源的大學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例如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有一名學生將打印機與投幣器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動投幣打印機,這種創意讓打印機的運作更加智能和方便,收獲了良好的市場反應。
2.技術創新型創業。專利是指一項發明創造的首創者所擁有的受保護的獨享權益。當代一些大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扎實的知識功底,實現高超的研究能力,進行了很多有價值的技術科研并申請了專利。例如,2009年,哈爾濱理工大學一名大三學生對真空玻璃技術進行了研究,并申請了專利。2010年該專利獲得了正式授權,他注冊了自己的公司,一邊讀書一邊經營。專利型創業的優點是技術產權完全自有,無需技術引進費用,并且新技術比較容易推廣,能夠快速地占有進入市場。
3.經營模式創新型創業。當今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商業模式呈現多元化特征,要尋找新的商機確實很難。很多大學生找到了經營模式上的創新立足點,成功地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例如,如今大家熟悉的的格子店鋪。格子店最先出現在日本,一些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都選擇了這種新興的經營模式,或是將各自格子租賃,或是直接經營一家格子鋪。所謂“格子店”指的是一種寄售式的小店,店內有很多貨柜,貨柜分成眾多尺寸不一的小格子,根據柜子的大小和位置向店主繳納租金,每個格子的出租價格高低不等。賣家就把商品擺放在足下的格子間進行出售,平時主要由店方照看經營。另外,還有許多大學生直接加盟品牌店鋪,成為代理商,經營起了一些品牌加盟店,或者是代理品牌商品。這些經營方式可以實現品牌、經營方法和資源支持的分享,對于加盟者和代理商而言,經營風險較小,比較容易管理,而且短時間內可以迅速擴大公司規模并獲利。
四、提升地方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策略
1.政府——積極倡導,營造寬松創業環境。地方政府必須積極倡導和堅決維護大學生的自主創新創業。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創業相關的法律法規,落實和完善創業政策,著力解決創業融資渠道單一且手續復雜的難題,打破創業者戶口壁壘,改善人事檔案難落實、工齡不累計等狀況;其次,政府要積極營造寬松的創業環境,通過舉辦創業論壇、創業課堂、創業訓練等形式,引導大學生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意識,同時,可通過開展系統化的創業素質和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地組織大學生去當地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創業園區見習、實習和工作,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另外,政府要整合社會創業資源,廣泛搭建創業平臺,建立一套為大學生提供創業項目、創業孵化、產權交易咨詢與輔導以及法律援助等內容的公共服務體系,引導大學生主動投身到自主創新創業的實踐中來。
2.學校——創新模式,培育深厚創業文化。高校的管理者必須加強高校的內涵建設,凝練學校的辦學特色,樹立現代化的創業教育理念,為大學生的創業營造富有感召力的良好精神環境氛圍,培育濃厚的校園創業文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化工程,其中建設基礎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管理平臺,建設的關鍵是教學平臺,建設的保障是服務平臺。三個平臺相互配合,相互滲透,功能互補,形成和諧、有序的良性運行態勢,促進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深入健康發展。首先,更新創業的教育觀念。準確把握創業的精神實質,按照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制訂創業相關的系列制度,從根本上確立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地位;其次,構建創業的教育機制。著眼于教育教學的改革,優化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設置,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植入討論教學、案例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學科滲透和創業專門課程兩種范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業理念和創業意識,積極開展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不斷提升大學生的通識水平和持續自我教育發展能力;再者,形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要成立專門的創業服務指導機構,積極構建創業園區,廣泛與校外企業單位聯合共建創業實踐平臺,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公共創新業服務體系。由此,地方院校通過更新創業教育觀念、構建創業教育機制、形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逐漸培育出深厚且優良的校園創業文化,為大學生順利開展自主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3.家庭——轉變思路,開拓廣闊創業空間。父母對創業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大學生是否選擇創業。家長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思想,辯證地看待大學生自主創業,特別是認識到自主創業所帶來的積極價值,從而讓他們全面支持、積極鼓勵大學生投入到自主創業的實踐當中,同時,家長還應該做孩子創業的堅強后盾,在資金、人脈、精神、團隊等多方面給大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以寬容的心態在精神上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讓大學生能夠放心、大膽地創建屬于自己的事業。
4.學生——精心準備,著力提升創業素質。學生的創業素質直接影響到創業的發展高度,因此,大學生應該及時規劃自己的創業活動,提前做好周密計劃和詳細準備,積極打造一支優秀的創業團隊,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業素質。首先,大學生應該盡早形成創業定向,在努力學好各種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要積極做好自主創業的各項準備工作,并能夠選擇開始創業的適當時機,準確的創業定向著眼于大學生未來的發展,可以為大學生自主創業起到燈塔航標的作用。其次,大學生應該著重學習各類與創業相關的知識,熟知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種法律法規和相關創業政策,優化自己的創業知識結構,而且大學生還應該通過積極參與校園的社團活動、專業實習見習、社會實踐調查和各種創業實踐機會,廣泛參與到新產品研究開發、技術改造革新、商業廣告設計、企業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實踐活動,努力提升自己的創業實踐能力。再者,大學生應該切實做好創業信息的搜集與整合,總結學習他人成功的創業經驗,積極打造一支優秀的創業團隊,經過全面的市場調研和考察,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優勢,初步確立創業的切入點,然后同團隊深思熟慮,形成完備的創業計劃。最后,大學生應該不斷增強自己的創業心理素質,大學生應該注意培養迎難而上、堅忍不拔的優良意志品質,歷練兼收并蓄、誠實守信的優秀人格特征,造就人盡其才、知人善任的管理風格,形成腳踏實地、仰望天空的積極工作態度。
五、小結
營造自主創業的良好環境,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增強學生的創新就業能力是緩解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引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要途徑。地方院校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受到政策、資金、經驗、自身的知識儲備與綜合能力等各方面的制約因素,政府、高校、家庭及社會各方應該共同為大學生的自主創新創業做出努力,提供更好的創業環境和更便利的創業條件,大學生自身要多一些理性,慎重選擇創業項目,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開拓創新創業之路。
[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13GXS2D024、2014GXS4D109),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3SJB6300043、2012ZDIXM03
1),南京工業大學科學研究項目(44217114)]
參考文獻:
[1] 范牡丹.地方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調查[J].價值工程,2011(19)
[2] 韓增芳,馬堃.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分析[J].出國與就業,2011(14)
[3] 周秋江.地方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調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5)
[4] 曹建峰,宋維虎.地方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與策略[J].科技經濟市場,2011(01)
[5] 趙金華,孫迎光.中國高校創業教育20年回顧評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2(6)
[6] 薛丹.大學生創業現狀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6(8)
[7] 陳馥強.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實困境與化解路徑選擇——基于江蘇省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的調查[J].黑河學刊,2011(2)
[8] 周勇,鳳啟龍.基于創新文化的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構——以江蘇省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7)
[9] 高曉杰,曹勝利.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新時代事業的開拓者[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10] 王麟凱,賈靜.從創新角度理解和推行大學生創業教育[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1(22)
[11] 王建森,王秀希等.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及策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11)
[12] 林雪治.我國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成效研究[J].生涯發展教育研究,2013(1)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南京 211816;作者簡介:戰淑華,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創新、體育人才培養方案調研等;侯召蘭(通訊作者),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理論與戰略管理)
(責編:芝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