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現有服裝結構設計與工藝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結合當下企業的用人需求及實際工作需要,歸納整理出一些列有助于提高服裝結構設計與工藝課程的教學方法,為我國高校服裝專業的教育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結合;多媒體技術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與服裝工藝課程是服裝專業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理論課的講授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對于實踐性較強、靈活性要求較高的服裝結構設計和工藝課程來說,卻無法最高效的傳遞知識,教學效果較差。筆者通過4年的實際教學經驗以及在企業的工作經歷,整理了一些有利于服裝結構設計與工藝課程的教學方法,希望由此為在校學生的學習提供一些幫助,同時也請各位同仁予以批評指正。
一、當下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現在許多高校在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教學中還在使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以講授為主,而講授方法則是以板書或者PPT的形式進行,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和主觀能動性,而且枯燥的講授會使原本就較難理解的結構制圖課程變的更加無味,增加學生的抵觸情緒。
二、當下服裝工藝課程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在當下的教學中,許多學校的服裝工藝課程教學還依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師在機器上操作,而學生則圍在教師周圍,由于角度和空間限制等問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看清教師的操作,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為了使所有學生能夠看到操作過程,教師便需要一遍一遍的重復,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同時也浪費了很多時間,使得原本就很珍貴的課堂時間變得更加緊張。
三、服裝結構設計課程與服裝工藝課程之間的關聯教學問題
在服裝的生產過程中,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是密不可分的兩個程序,但是在我國許多高校的教學過程中,卻將這兩個程序分開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將原本應該緊密相連的知識體系變成兩個相對獨立的課程,這樣做不但使得知識的傳輸變的間斷和枯燥,還增加了教學上的時間成本,在每次課程銜接時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回顧之前的教學內容,甚至部分學生將這兩部分分開來理解,變成相對獨立的兩個體系,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不科學,而且,在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上也會存在較大的問題。
四、服裝結構設計課程與服裝工藝課程的結合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
(一)服裝結構設計課程與服裝工藝課程的結合
服裝結構設計與服裝工藝在服裝生產過程中是密不可分的兩個程序,其間有許多相互制約和相互輔助的環節,例如,在制作修身效果較好的服裝時,即可以通過結構設計使服裝更加貼合人體以達到修身的效果,也可以在制作工藝中增加一些特殊技巧,使服裝達到修身的效果。當然,如果這將這兩部分程序進行合理的結合,會使工作效率和質量有很大的提升。
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這兩個程序的實際使用需要,將之進行結合,讓學生在學習時就認識到這兩個程序是不可分割的,從而鍛煉學生的全局性思考和邏輯分析能力,以便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合理和靈活的利用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兩門課程的結合使得學生在學習了結構設計之后直接將自己所設計的服裝結構通過裁剪縫制制作出來,不但加強了學生的記憶,同時還可以通過制作出來的成衣對結構設計的合理性進行驗證,讓學生可以通過互相證明的方式來提高自己對所學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
這兩門課程的結合方式可以按照以下的程序進行:款式圖——結構設計制圖——工藝流程分析及設定——制作——成衣。以上步驟基本涵蓋了一件服裝的生產過程,我們可以通過整個程序中后一步的成果來驗證前一步的工作,即用結構設計來驗證款式圖的正確性,用成衣的效果來驗證結構制圖的正確性。通過這樣的反向證明,不但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同時可以使學生在不由自主間學會如何合理的利用所學的知識去完成一件工作,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
傳統的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在講授過程中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講授方式以板書和PPT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原本應該很靈活的服裝結構設計變的比較死板,缺失了本課程的核心。通過4年的教學,我總結出一些教學方法與大家交流探討:首先,在授課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興趣,將所講授的服裝結構與他們自身相結合,比如為自己做衣服的結構設計等;第二,在講授時,盡可能的將原理解釋清楚,讓學生在記住原理的情況下可以自由的發揮,做到活學活用,不死記硬背;第三,由于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完全記住和理解所有內容,所以,在講授過程中,將所有的講課內容進行了視頻的錄制,制作成微課,并將之發放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課下能夠對不理解的知識點進行反復的觀看,提高知識傳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效率。
(三)服裝工藝課程的教學改革
服裝工藝課程的教學一直都是各個高校教學中的難點,由于受到機器的限制,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需要上機操作,而操作時由于空間和角度的限制,能夠清晰的看到教師操作步驟和過程的學生很少,為了使學生都能夠學會制作工藝,教師就需要一遍一遍的演示,教學效率低下。有些教師利用錄制視頻的方式改善了這一現狀,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錄制視頻對于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就有些不足。所以,筆者將這兩種方法進行結合,利用電腦攝像頭(或者數碼相機等視頻采集設備)和投影儀的連接,使用軟件將教師的制作過程以實況轉播的形式投放到投影儀上,這樣,不但可以將制作過程放大到投影儀上,同時所有的學生也可以在自己的機器上看到教師的操作,一邊看一邊自己實踐,在遇到問題時也可以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而教師在給某一位同學講解時,其他同學也可以看到,這就加強了其他同學的記憶,對于有同樣問題的同學就不用再重復講解。這不僅提高了教學的效率,還讓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了更進一步的交流,對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及時解答,并且加強學生的記憶,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習的專業知識。
以上便是筆者對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和服裝工藝課程教學改革方法的總結,通過上述的教學改革,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樣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思考,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同仁能夠共同交流探討,進一步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為高校服裝教育更好地發展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鄧海娟.高校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3(10)
[2]呂亞持.《服裝結構設計》教改探索——面向服裝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實例分析[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6)
[3]胡亞兵.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3(04)
[4]張志宇.高校服裝結構設計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紡織教育,2012(02)
作者簡介:楊冠南,河南鄭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服裝結構設計與服裝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