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摘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聽力教學屬于漢語教學單項技能課之一,在漢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初級階段聽力教學仍然存在教師難上、學生難學的問題。因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漢語聽力課教學實踐,分析了初級階段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教學方法和建議,以期對對外漢語聽力教學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初級階段;對外漢語;聽力;教學
一、初級階段漢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角度
很多老師在上聽力課時教學方法單一,枯燥乏味。通過觀察,很多老師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順序播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做練習,針對學生出錯較多的地方反復聽,直到聽懂為止,聽完以后只是對一下答案,并沒有給學生講解一些有用的聽力技巧和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傳統、單一,沒有任何創新,缺乏趣味性,因此這種教學方法會造成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愿上課等問題。
(二)學生角度
通過了解和調查,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課程中,聽力課往往是出勤率最低的課程。聽力教學單一的的方法往往會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從而對聽力課失去興趣,甚至不來上課。此外,很多學生的聽力訓練僅僅是局限于每周兩次的聽力課,有些學生認為只要上課能聽懂,課后練習正確,就具備了聽的能力,從而忽視了課外聽力訓練的必要性。
可見,在漢語聽力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都處于一個消極、被動的地位,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針對性。初級階段學生剛接觸漢語不久,因此他們的漢語水平不會參差不齊,而且學習熱情也比較高。初級階段也是漢語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有一個有效而且不缺乏趣味的課堂教學,能夠引起學生對聽力課的興趣,這對于學生接下來的聽力學習和漢語水平的提高無疑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初級漢語聽力教學影響因素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影響和制約教學策略的關鍵性因素,直接關系到教學策略在教學實施中的成敗。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對外漢語初級聽力課堂教學中對具體的課堂聽力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從當前學生現實條件和客觀條件出發,以此來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目的明確的聽力課教學目標。
(二)教學對象
教學對象的不同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由于對外漢語教學中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教學對象,他們具有不同的母語、文化背景、生活背景,因此要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對教學方法和策略做一些適當的調整和改進。
(三)教師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其本身素質的高低、教學經驗的豐富與否,都是影響課堂教學策略制定和實施的重要因素。教師如果能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來安排和組織教學,熟練地掌控課堂,那么這必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基礎。此外,教師還應該善于反思總結,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從而更好地完善教學。
三、初級漢語聽力教學策略及建議
(一)材料選擇
聽力材料的選擇應注重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還原語言環境。教師可以大量利用課件、動畫、圖片等材料,這些聽力材料的選擇為教師在漢語聽力教學過程中創建模擬或基于真實的漢語語境提供了客觀條件。此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貼近生活、簡單易懂的視頻材料,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訓練聽力技能。
(二)師生互動
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互動,活躍學生思維。使互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將會對學生的聽力理解和語言習得提供很大的幫助。互動是通過“說”來實現的,“說”就是一種輸出。對外漢語初級階段的聽力教學,不能單純地只是為了聽而聽,而是應該將聽力理解訓練與口語表達結合起來,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聽的能力和說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教師有效控制整個課堂教學,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并且有利于教師激發學生聽力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克服聽力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以此就能夠創建一個良好的漢語聽力課堂教學環境。
(三)創設語境
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說漢語,避免使用學生的母語或英語進行解釋,要讓學生多聽、多說、多練,這樣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提高聽的能力和技巧。在對外漢語聽力課堂上的聽力語境創設,主要通過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的方式實現。語音學習是漢語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語音教學,學生語音、語調發音的準確程度,會直接反映到學生的聽力能力上,而且也影響到學生適應新的教學環境的能力。根據學習共同體理論,學生群體、學校、校外等環境都可以創設大量語境,這些自然語境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漢語聽力能力。
(四)發揮學生主動性
學生如果缺乏主動性,只是被動地聽,聽力課會顯得枯燥乏味。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將聽到的信息進行提取、整理、加工,引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用認知因素和背景知識去主動地理解。如果學生聽到的對話或短文中有生詞,那么這種語言合成能力就非常重要,學生在遇到新的聽力材料時能夠自然而然地運用這些方法,從而學生能夠準確理解聽力材料的意義。
(五)糾正學生不良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一些學生對聽力課不以為然。聽力訓練時坐立不安、情緒浮躁,或是邊聽邊玩、不求甚解。這些不良習慣不僅會影響聽話的效果,而且還會阻礙聽話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好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幫助他們提高聽力能力。例如在聽力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注意學生對背景知識的理解,擴大聽力渠道,有意識地教學生運用一些聽話技巧等等。教師在聽力教學中應將這些方法循序漸進地傳授給學生,并指導學生運用,用課堂教學來帶動課后練習,從而促進聽力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惠元.漢語聽力說話教學法[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6
[2]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9
[3]韓明.留學生聽力理解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