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寧
摘要:作為高等教育的中心環節,大學教育對于培養廣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品性的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等特點,對于提高廣大學生人文道德素養,拓寬青年視野,培養高素質人才同樣具有深遠意義。本文主要從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作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與思考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作用;問題;對策
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校園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學校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地和窗口,而校園文化是反映學校辦學水平與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在提高學校精神文明創建水準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一、校園文化目的、作用
校園文化在學校發展核心、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等方面體現其重要作用。關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校園文化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品性的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特點,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一)提升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
首先應保障師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除課堂教學外,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社會調研、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途徑。
(二)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發組織有價值、有意義的社團活動,例如體育競技比賽、演講比賽等?;顒娱_展的目的,旨在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及堅忍不拔的意志力。
(三)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軍訓、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等活動,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學生參與其中,受精神熏陶,潛移默化,久而久之成為有知識、有進取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四)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院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些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同時,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直接體現,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來源于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廣大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當前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結合學生人文素質現狀、學校常規管理水平等因素,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仍存在較多問題,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還只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主要表現為:
(一)校園文化與多元文化的融合問題
伴隨我國社會多元文化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校園文化不能作出及時、恰當的應對,導致教師在眾多場合將教學任務與目標功利化、利益最大化。因此,高校應結合契合點,既能在多元文化的沖擊和交融下保持自身的特色,又能培育更適合大學生長遠發展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部分高校對校園文化缺乏重視
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普遍存在缺乏組織領導,缺乏整體設計和綜合管理,普遍處于松散無序狀態等問題。學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不能自覺地建設和正確導向校園文化。我認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要想取得一定進展與突破,應從高校內部抓起,應引起高校領導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高校應重點做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個方面工作,而這三個方面又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緊密相聯,任何一部分出問題都會對高校整體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三)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定位模糊不清
各高校自身發展特色各不相同,每個學校均有自身人才培養目標。校園文化作為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不應持有面面俱到或放任自流的態度與做法。實際工作中,部分高校缺乏對本校校園文化的準確定位,不能鮮明地體現出學校的特色文化,如誠信教育、責任意識培養等方面,因此高校內部應從整體考慮,達成統一認識,對自身進行合理定位,以大學本身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當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發展的趨勢作為考慮方向,保持自身發展特色。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措施
(一)注重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誠信價值觀
注重誠信教育,應注重發揮典型案例教學、課堂討論、辯論等生動直觀教育方式的作用,讓學生明確和理解誠實守信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邀請企業老板現身說法,對廣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
(二)加強領導,注重實效
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應納入學校各項工作中,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應避免形式主義,注重實效,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共青團、黨組織、職代會、學生會及校園文化社團等組織的積極作用,齊抓共管;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突出特色;加強督導檢查,定期考核評價,促進其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健全和完善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加強相關隊伍建設。校園文化隊伍務實高效的開展工作,對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廣大師生作為學校主體,其積極性和潛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動資源,因此,充分利用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等代表懂得集體優勢,明確以人為本的思想,學會關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充分發揮人的潛能,激發人的創新精神。
(三)注重校園綠化、美化和人文環境建設
就當前校園綠化美化建設而言,建議充分利用校園各角落,營造德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使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熏陶。結合學校自然環境和條件,在校園內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校園,加強校園環境建設,使整個校園干凈、整潔、美觀、有序。對校園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環境的設計、維護和創造。
(四)建立校園網絡文化,傳遞先進思想和時代最強音。
網絡作為新媒體形式進入校園,對傳統教育造成了沖擊,校園網絡文化早已成為校園文化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方式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然而網絡環境復雜,網絡內容魚龍混雜,如何正確引導和有效監管,將成為學校德育工作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要搶占網絡思想文化陣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突出網絡政治性、思想性、導向性、理論性等多樣性。加強研究,努力構建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使學生在凈化的文化環境中獲得信息素養、審美能力、正確的信息價值觀和道德觀。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要使高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積極引導外,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