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新
網絡信息技術與高校英語課程的整合,使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走向了數字環境下的英語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網絡環境下高校英語教學為課堂教學帶來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各方面的沖擊,在學生、教師和環境層面都出現了一些與教改模式不協調的現象,而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整合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將傳統課堂學習與網絡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它融合了兩種模式的優點,彌補了二者的缺點。不僅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且充分發揮教師作為引導者和監督者的積極作用。這種模式與2007年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要求》中指出的教學模式相一致,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施和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數字多媒體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項目,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增強英語應用能力,更要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形成恰當的價值觀,成為真正有益于社會、國家的人才。
CBI這一理念最早“在公元389年由圣奧古斯丁提出,他認為語言學習需要注重有意義的內容學習”。[1]20世紀60年代,這一理念應用于加拿大蒙特利爾的“沉浸式”實驗班,獲得成功。到了80年代,美國和加拿大的許多學校進行各類型CBI實驗,取得成效。進入90年代后,這種新教學方法在奧地利、芬蘭、德國、荷蘭等國家有所實施并廣泛應用于小學、初中、高中以及一些職業學校的教學中,其中基于主題的CBI方法很吸引學生。直到20世紀80年代,這一理論才引入中國。1994年,王士先撰寫的《CBI——專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向》,發表在《外語界》上。此后,有關CBI的文章相繼在《外語界》《國外外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近年來,學科內容為依托的語言教學備受關注。

電影《熱血教師》劇照
外語界的學者們通過積極探討和研究,引入這種先進的理念,促進中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要將CBI成功引入中國的英語教學,首先就要根據現階段我國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選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根據Brinton的劃分,基于CBI理念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保護模式、輔助模式和主題模式。在這三種模式中,前兩種模式依托專業學科課程來展開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需要有專業課教師的參與。而主題模式是以語言教學為目的,更適合我國現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實際情況。
CBI主題模式雖然以語言教學為目的,但與傳統的語言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它主張將內容與語言學習相融合,把語言視作學習內容的媒介,把內容視為語言學習的資源,而教學的重點則要從學習語言本身轉到通過學習內容而掌握語言技能上。CBI主題模式具有以下四個顯著特征:一是以主題為核心,即教學是圍繞著主題進行的,而不是語言形式、功能或技能。語言交際能力是通過培養綜合素質來提高的;二是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課程中使用的文本、視頻、音頻等材料應選自目的語族人所使用的原汁原味的材料。學習者在良好的語境中形成目的語思維,進行有意義的信息理解與傳遞;三是學習新信息,學生應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來學習和評價新信息;四是適合學習者的具體需求。教學中的話題、材料和活動必須考慮學習者的語言程度、認知和情感需要。
鑒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現狀,要將CBI主題模式引入我國,成功指導大學英語教學,就要將其與現階段教學改革中提出的“多媒體課堂教學+網絡自主學習”新型英語教學模式結合,產生能夠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深化發展的本土化的CBI主題模式。
為了便于在實際教學中操作基于CBI理念的各種教學模式,Stoller和Grade提出了“6-T教學法”。[2]具體實施過程為:以 theme (主題)貫穿單元課程設置;以text(課文)為內容(content resources),實現多媒體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師要求學生課外完成的網絡自主學習材料相結合;以topic(話題)為手段對基于內容之上的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以thread(線索)為指引將不同話題有機串聯,從而全面理解該主題;以tasks(任務)為驅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內和課外);以transitions(過渡)手段實現不同話題的自然轉換。這樣6個T彼此相連,有效的將多媒體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結合在一起,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6-T教學法旨在指導基于CBI理念的各種教學模式的實踐和應用,這種教學法對于CBI主題模式與“多媒體課堂教學+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結合后產生的新型模式也同樣可以起到指導作用。CBI主題模式憑借其先進的教學理念對于培養學生的外語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將這種科學的教學模式與多媒體課堂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結合,應用到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必將有效地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發展。
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整合的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自主學習策略培養的重要性,豐富了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的研究內容,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具有實踐意義。同時,傳統課堂教學與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對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有利于培養大批具有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外語人才,推動我國外語教育事業順利發展的長遠目標。
[1]Kelly, I.G.25 Centuries of Language Teaching [M].New York: Newbury House,1961:36.
[2]Stoller, F& Grade, W.A Six- T’s Approach to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A].In the Content- based Classroom:Perspectives on Integrating Language and Content [C].Snow& Brinton eds.New York:Longman,1997:78-84.